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道路

时间:2007-3-10 10:58:10  来源:不详
得到浙兴放款的民族工商企业先后有600余家,其中20余家临危得到解救(注:《旧上海的金融》,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60辑,第110—111页。)。1932年,为了扶助民族工商业企业,中国银行发起组织了国货厂商星五聚餐会和中华国货产销合作协会,促进国货产销渠道的畅通;在资金融通上,利用多种贷放方式向国货企业投放资金,以维持和扩大再生产。
    许多史实证明:本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业在逐渐完成了早期的原始资本积累,有了一定的资力的情况下,开始走出兴起和发展初期那种两难境地,开始对民族工商业进行一定的放款和投资。这虽谈不上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大的促进作用,却可以说对困难中的民族工业进行了扶持。
    纵观中国近代银行业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银行业并没有完成它所应该担负的筹集巨额资本以促进中国工业化的任务。尽管在抗战以前,中国银行业已经把目光转向扶植民族工商业,但这距离以巨额资本投放民族工业、促进中国经济的起飞还相距甚远。银行业未能完成促进中国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原因固有多端,而政府未能负起动员资金以供投资的任务,反而把银行业从社会筹集的资金绝大部分都耗费于非生产的用途上,使本来就有限的资金未能用在工业化这一正确目标上,实为重要的症结所在。因此,我们认为,抗战前中国工业化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全社会未能提供可供投资的巨额剩余资金以供工业发展,而在于未能最终建立将全社会剩余资金导入投资民族工商业的运行机制。
        

二、近代银行业与社会发展


    中国银行业伴随着近代社会的进步而产生,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结果。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它开始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本应成为推动全社会进步的动力,成为社会建设资金的最主要供应者。但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制约,中国银行业最终未能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梦想,却在战争、国家高度垄断、政府施行恶性通货膨胀等因素作用下,银行正常功能丧失殆尽,最终同政府财政一起走向崩溃的边缘。
    如前所述,中国银行业不是直接从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而和产业关系不密切,却同政府财政建立了密不可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