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再论康乾盛世
论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及其
论康乾盛世的几个问题(
论康乾盛世的几个问题(
论康乾盛世的几个问题(
论康熙
从汉军旗人于成龙看封建
康梁在两广的勤王活动
再论康有为与今文经学
戊戌后康梁谋刺慈禧太后
最新热门    
 
论康梁维新派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态度

时间:2007-3-10 11:01:11  来源:不详
锐之师,费数月攻战之力,乃仅足以破之。”[(19)]“夫以四万万之人众,习二千年之同化,种本秀慧,性耐勤劳,浴世界最古之文化,抱强壮不挠之志气,其人宁可轻侮者哉?特以久伏于专制政体之下,不能自振其精神,今爱国之心浸生,独立之气浸盛,若误视以非洲之黑种,而犹重加以压制,则向且为和平从之人,必至生爆烈奋激之变”[(20)]。明显肯定了义和团的“爱国之心”和“独立之气”。以后《清议报》又曾刊出蔡锷、秦力山等人的文章和一些外国人士的评论,批驳帝国主义对义和团的攻击,认为“使义和团中有一华盛顿其人而主率之,其成败岂遽足逆料哉?”[(21)]“亚洲大陆之污物,不第恒河沙数,不可思议矣。宜乎义和团欲一扫而清之”[(22)]。甚至将义和团比之日本当年的维新志士,称“其成败之迹虽不同,其心志精神气魄则无不同也”[(23)]。这些议论,屡见于后期《清议报》的“本馆论说”、“来稿杂文”、“时论译录”等栏目,并非偶一为之,实代表了这个维新派主要刊物此时的思想倾向。

  这种对义和团认识和评价上的变化,在梁启超、严复等人身上都有所表现。例如梁在1901年7-8月间发表的《灭国新法论》一文里,曾以赞许的口吻引述赫德对义和团所作的分析:“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人为目的者也。虽此次初起,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矣。自今取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必有义和团之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24)]后来他在《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书里又曾写道:“义和团实政府与民间之合体也,而其所向之鹄各异。民间全出于公,愚而无谋,君子怜之;政府全出于私,悖而不道,普天嫉之。”[(25)]已经注意将义和团民众的行动同后党统治集团的罪恶区分开来。而严复在1902年发表于《大公报》的一篇文章里,也以同情口吻写道:义和团“其中不可谓无爱国者。特愚妄愤戾,而其术又绝出于野蛮,此其所以终被恶名,而无以自解于天下。鸣呼!亦可伤已”[(26)]。此外像在上海主持《中外日报》的维新派人士汪康年等,也都有类似看法和情绪。

  至于康有为,对义和团确实始终不曾明确表示过同情或肯定,但其认识也并非一成不变。试观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数月后他在《论中国必分割》一文中写道:“昔者拳匪力战,津沽流血,人心踊跃,西人畏之。”[(27)]后来在1902年的《请归政皇上立定宪法以救危亡折》里,康有为论及义和团事变时又写道:“幸诸大连鸡相掣,未敢瓜分;幸民心众志成城,未甘奴隶。不然庚子之祸,吾国已为波兰久矣。”[(2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