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血吸虫改变历史:曹操赤
抗旨拒绝屠城:宋高宗仇
揭秘:历史上四川经历的
80年代民生变迁掠影:在
震不死的四川精神:蜀地
揭秘历史上的军统天津站
林文庆:一位难勾脸谱的
历史回顾:苏哈托是如何
李普谈历史上刘伯承和邓
历数中国历史上最没正形
最新热门    
 
历史变迁中的中国与欧洲

时间:2007-3-10 11:02:29  来源:不详
些过分,但我觉得“特点”意思应该更加清楚。这可能和你问 的没有直接关系。
  周:从经济变迁的角度看,在中国经济史中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即存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两种不同的经济运作形式。在这两种经济运作形式的并存与竞争中,体制外 往往比体制内表现出更多的活力,通俗地说,就是体制外往往比体制内做得更好一些,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计划经济时代的最大不同,就是体制外的经济力量逐渐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且这种空间正在不断拓展。这就使体制内的经济运作形式面临很大的压力,甚至陷入不同程度的困顿状态。你是经 济史专家,照你看来,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经济运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截然不同的效果?
  王:虽然我不是专家,对当代的体制内、体制外并没有真正做过研究。但是我可以这 么回答,经济史与发展经济这两方面并无什么来往,经济史是分析已经做的,发展经济 老想将来如何发展。它们的区别很重要,比如发展经济,在改革的时候,有人会想我将来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种想法是20世纪常有的。但你看欧洲经济的发展历程,却没有人有这种想法。你问亚当·斯密对发展经济的看法,他没有。欧洲人到20世纪才有这方面的想法。人们发现,不管有什么目标,结果往往与初衷背离,经济实在太复杂了。 你只能控制其中一二个因素,却无法同时控制其他的因素。所以最后的结果永远与你的 目标有些不同,最好目标不要太远、太高。中国改革的好处是,至少头十几年的目标还比较近,经常是看到结果后继续再改。先有一个目标,看到结果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 。开始也很难说具体走哪条路,最后的抽象目标大家都会同意,但具体应该如何发展呢 ?实在是太复杂了。当然,中国目前体制内,特别是银行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很不 容易解决。但是几年之内肯定会解决,它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很难说。发展经济的一个特 点是没有人能明白地说出将来,但你把中国、苏联的改革进行对比,会发现中国有许多长处,其中的重要一条便是中国的目标比较小,一步一步走。苏联是一下子来,按照哈 佛一些人的乱七八糟的说法去做。
  周:据我的了解,近年来美国还有日本比较流行一种看法,认为经济史的探讨和研究应该着眼于经济变迁的长期变化或长期趋势,短期是看不出它的走势的。中国的一些经 济史学者一般也并不否认关注长期变化或长期趋势的重要性,但他们更关注中国经济变 迁的制度环境,认为专制性的帝国制度构成中国经济变迁的最大制约因素,中国人并不 缺乏“经济理性”,中国经济之所以走不出中世纪的怪圈,问题不在于经济本身,而在 于这种专制性的帝国制度对它的抑制。比如说,乾隆时期,江南地区本应该有很好的发 展态势,但帝国的一系列制度扼杀了这种趋势。不知你对此有何看法?
  王:我不太赞成这种说法,即从当代的情况来看历史。为什么呢?乾隆时期的江南,当 然是发达的,虽然江南受到中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