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太平天国干的事无法想象
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太
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太
太平天国入南京军纪严明
太平天国入南京 城内百
石达开:太平天国中难得
清朝中晚期旧影:太平天
美日太平洋血战:日军狙
绍兴太平天国壁画命运堪
湖南学者力挺曾国藩 被
最新热门    
 
太平天国新贵李秀成:通过革命变得富可敌国(图)

时间:2010-1-7 11:31:17  来源:凤凰网
的李秀成每日以六七千字的速度,完成了《李秀成自述》,这是一篇无比珍贵,但是也给他带来巨大争议的文章,他回顾了自己的起义经过,记录了太平军的重大事件,总结了导致太平天国毁灭的十大错误。同时他也在自述当中流露出,没有遇到良主的感叹,赞美了曾国藩的过人之处,指出湘军招降太平军的十大要领。文中甚至还有一些自贬身份,乞降求活的话,李秀成被处决的时候42岁,命运的结果实在有些糟糕,但面对这样的结果他自己呢,并没有太后悔,他只是慨叹,人事已尽,死可无憾,我们回顾李秀成的一生,当年要是他没赶上太平天国起义军的末班车,他的命运可能就是老死在家园埋骨青山。可如今,一个农民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他的永恒印记。

    解说:1851年8月李秀成参军时,据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已经半年多了,作为一个迟来者,必须从最底层的圣兵做起,对于从小家中一贫如洗的李秀成来说,做圣兵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延续父辈们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未来的场景可以一眼望穿,了无生趣。也许是对未来的无望,这年已经28岁的李秀成豁了出去。

    太平花:等到大军来临了,整个村子的人大家都要去,去就去吧,但是回头一看,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回来,那种很凄凉的心情也是有的,他不像有一些人,可能说想像那种,革命开始了大家都踊跃地加入。

    解说:李秀成错过了洪秀全3月东乡称王的盛典,刚刚赶上了9月永安建制的正规化操作,永安是太平军起事以来攻克的第一座城市,农民进城洗尽两腿泥,颇有作为地定制条规,完善圣库,分封诸王,颁行天令,同时也配备王娘,遴选美人,好事坏事都和李秀成无关,他只需背熟十款天条,坚耐威武,放胆诛妖。

    太平花:他进入了军队之后,他就感觉到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可以说的确是危险的,但是也是很刺激的,令人兴奋的,因为他发现了自己有一种以前所没有意识到的才能,他就描述到自己工作的时候,就说自己很勤奋,可以说是很踏实,受到各级上司见爱。

    解说:在李秀成参军后的两年时间里,他跟随队伍转从广西打到南京,李秀成因战时表现良好,而被提拨为下级军官,但要从现存资料里寻找一名太平天国下级军官的行踪,实在太困难了,资料再一次清晰地提到李秀成时,他已经变成了太平军的将领,天国的支柱。

    崔之清:打了南京以后,他才当个军帅,后来杨秀清说他比较勤奋,所以给他到胡以晃到合肥,就是庐州去安民,以后跟了石达开,所以他一直是靠着自己来打拼的。

    李庚其:他非常好学习,又聪明,作战又勇敢,很得杨秀清的赏识,到了天京事变之前,他已经升到地官副丞相,大家注意,这个丞相跟历朝的丞相不一样,太平天国的丞相是一个比较中上等的官职,就是中等偏上的官职,他已经升到地官副丞相了。

    解说:1856年9月初,太平天国发生了著名的天京事变,到此为止太平天国的东西南北四个王爷全都死去,剩下一个翼王,却带了十多万人马远走高飞,曾经人才济济,打下半个天下的太平军士,顿时变得群龙无首,人心惶惶。而此时的清军没有浪费大好时机,于1857年6月重新组建江南大营,当年年底,清军张国梁与和春共同配合,一举攻下被太平军统占了四年多的镇江。如此一来,天京又陷入困顿之境,清军在城西、城南、城东挖掘一条深宽大壕。在天京城外,绵延一百多里长,使人称为万里长壕。这条大壕,巨蟒一样缠住了天京城,箍得太平军喘不过气来。

    张铁宝:所以他把进攻的重点设在天京的城东、城南、城西,他把指挥大营设在孝陵卫,也就是朝阳门,现在的中山门正东,他的部队的集结就在孝陵卫一线一直到天京城的南边,这个样子来布防的。

    解说:1858年,清军江南大营的六万精锐,就驻扎在眼前的这个地方,对南京城内虎视眈眈。

    李庚其:江南大营当时是,其实这时候的皇帝,咸丰皇帝,他有一个如意算盘,最难打的地方让汉人的湘军、楚军,楚军是胡林翼,湘军是曾国藩,湘军、楚军去打,这是打主力的时候,但是在南京城外,他设江南江北大营,设的目的就是一旦他们把太平军的主力消灭了,这就轻而易举地拿下南京,他们拿下南京,首功当然就是他们的,而这些人都是满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