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太平天国干的事无法想象
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太
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太
太平天国入南京军纪严明
太平天国入南京 城内百
石达开:太平天国中难得
清朝中晚期旧影:太平天
美日太平洋血战:日军狙
绍兴太平天国壁画命运堪
湖南学者力挺曾国藩 被
最新热门    
 
太平天国新贵李秀成:通过革命变得富可敌国(图)

时间:2010-1-7 11:31:17  来源:凤凰网
男的要那么多装饰品干吗,但是那时候就是显示身份,这跟这种奢华和现在的简朴,后来的人我觉得有这种想法,就是把他们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来对待,应该简朴的,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解说:这座临水依山的二层小楼,名为见山楼,它是李秀成生活起居的地方,李秀成在这里写过什么,做过生产,都无从考证,我们好奇的是,一个天才农民,幽居在巧夺天工的园林里,这是怎样一种搭配呢?也许只有枇杷园见证过忠王李秀成的农夫本色,枇杷园顾名思义遍植枇杷,相传都是李秀成亲手所栽,这个时期的李秀成,是不是为自己28岁那年,加入太平军的人生选择而庆幸过呢?美中不足的是,李秀成的舒坦日子并没多长时间,二破江南大营之后,咸丰皇帝身边无堪用之人,手中无可用之兵,不得不重用曾国藩统领大局,梦想成真获得实权的曾国藩,才从这个时候开始,带领着湘军,淮军、绿营军,上演他文人带兵的梦幻演出,很快两个阵容里最优秀的对手相遇了,地点在安徽的安庆。相遇是迟早的事,但是让李秀成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交手会来得这么快。

    何瑜:安庆是太平天国长江上游的,保护太平天国的南京首都的一个门户,安庆是非常重要,安徽的安庆。

    解说:安庆之战是太平天国战史上一个著名的失误,安庆一失,南京难保,这是敌对双方达成的共识,为解安庆之危,李秀成和陈玉成准备再次使用他们传统的打法,围魏救赵。为救安庆,攻打武昌,好使曾国藩两头难顾。

    李庚其:曾国藩老奸巨滑,他认准了占安庆必得天京,得天京必先取安庆,所以曾国藩就是不去,死盯着安庆打,最后终于把安庆拿下来了,我们那时候做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的时候,这个安庆之战是一圈又一圈包围,再一圈支援,再一圈包围,那战争是相当残酷。

    解说:1861年9月,安庆失守,1862年6月,陈玉成被叛将出卖被俘,后被凌迟处死,1862年李秀成率领十三王回救天京,结果十多万太平军没有攻下2万名湘军。到1863年冬天,李秀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抑,经营了三年多的苏州被李鸿章攻破,身陷湘军重围的天京粮草断绝,天王后封的2700多个王之间彼此争权夺利,此时,李秀成就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但洪秀全听后勃然大怒,严厉斥责说,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乎。无奈之下,李秀成带领剩余的太平军悉数进入天京城,已成瓮中鳖之势。

    李庚其:为什么要让城别走呢?这个时候南京已经是孤城了,没有什么守的价值了,而且没有粮食,没有军队,如果以天王的名份,毕竟他是名正言顺的天王,加上太平天国的中央机关这些人,如果突围出去,和外地的几十万太平军结合起来,另图作为,还是有希望的,可是这时候的洪秀全,已经可以说是陷入宗教的麻木了,你怎么跟他说,我不走。

    解说:故事又回到了节目的开头,1864年7月19日的深夜,李秀成尽了自己最后一分力量,带着洪秀全的儿子从太平门夺门而出,3天后意外被捕。被捕8天之后,李秀成开始写那篇让后人众说纷纭的自述,他总结了天朝十误,招降十要,其中也感叹过自己没有遇到良主,更有一些不惜贬低自己身份的言词,正是后面这些内容,使后来人在对他人格作出判断时,产生了巨大的争议。

    何瑜:他见到曾国藩以后,他有一种这种一身屈错,未遇明良的那种感叹,所以他这种做法都是和他的这种对太平天国的这种失望,和这种悲观的情绪,我觉得有很多的关系。

    张铁宝:他虽然写了一些自污的话,我们还原他在当时敌人的牢笼中间,完全可以理解,最后他走向刑场的时候是慷慨激昂的,而且还讲了一些诗句都是崇奉天朝的,可以说是为天朝殉国的一个英雄,大英雄。忠王何以不忠,我看忠王忠得很,他忠于太平天国事业,忠于洪秀全,乃至于他的幼天王,他甚至把自己的母亲、妻儿全部摒弃掉,把他们留在天京城中就意味着死,这也是大忠,也是大孝,你怎么能说他不忠呢?这不是非常荒谬的事情吗?

    陈晓楠:李秀成的一生为人处事不失为干净利落,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所写的自述,却给历史留下了一团迷雾,100多年之后的今天,无论史学专家还是民间热心人士,都没有办法准确的把握,李秀成自述的真实心理,甚至无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