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宋朝历史 >> 正文
宋朝的“八卦无罪”:《
沈约:忧郁而死的南朝大
保路运动斩杀清廷开明派
西晋皇帝后宫美女逾万 
宋朝民间尚武之风历朝最
皇帝邀大臣共赏淑妃 冯
中国的文艺复兴:不以言
皇帝邀大臣共赏淑妃 冯
史上铸币最多的宋朝 对
日本女性到宋朝“借种”
最新热门    
 
宋朝大臣不关心国事 热衷党争(图)

时间:2009-12-19 10:14:57  来源:凤凰网

 

宋朝市井

 

    英宗的生父是仁宗的堂兄濮王允让。英宗继承的是仁宗的皇位,并且过继给了仁宗,可亲生父亲毕竟是更亲的,对生父濮王允让难免有些私心。同时英宗即位之初,因病由曹太后垂帘听政。太后思想守旧,亲近的又宦官不断向太后说英宗坏话,虽然有韩琦和欧阳最终调解了两宫矛盾,可两宫嫌隙已在,英宗难免不追思自己亲生父母的好处。“濮议”的问题自然也就浮出水面了。到底该如何称呼两位“父亲”呢?英宗自己是有点儿小糊涂了,这一糊涂却闹得满朝衮衮诸公“大糊涂”了。

    治平二年(西历1065年)四月,英宗诏命礼官及待制以上官员集议崇奉濮王典礼。韩琦认为亲生的就是亲生,主张尊礼濮王夫妇。而天章阁待制司马光却根据儒家学说,搬出汉宣帝和光武帝的故事,主张应该英宗应该管亲生父亲叫为伯父。因为,儒家的经典《仪礼》就告诉大家,“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在传统的宗法制度下,英宗是“小宗”继“大宗”的,自然应该以大宗为主,对大宗“法定父亲”的堂兄,也当然称为伯父了。司马牛的牛脾气上来了,毫不客气地要求皇帝“为人后者为之子,不敢复顾私亲”(《宋史·司马光传》)。请依先朝封赠亲属事,王氏、韩氏、任氏三位濮王的夫人改封大国太夫人。起草制诰的翰林学士王珪即以司马光之议为据,又奏称濮王于仁宗为兄,宜称皇伯而不名。参知政事欧阳修上疏反驳司马光、王珪,说改称皇伯,前世皆无典据,进封大国,礼无加爵之道。于是司马光这一派的侍御史知杂事吕诲再上疏,重申王珪等皇伯之议。司马光也又上言,赞同王珪。到了最后,吕诲看英宗总不买他的帐,干脆和侍御史范纯仁、监察御史吕大防一起上奏,把韩琦和欧阳修统统纳入到传统的“小人”范畴,认为二者是“豺狼当路、奸邪在朝”。“小人”在“君子”看来,自然没有活的理由和资格,对待小人,只有把他们处斩以谢天下了。如果官家不这样做,那他们这些“君子”是绝不能够和“小人”们和平共存的,只有统统辞职。御史中丞贾黯临终前更弹起了“天命说”的老调调儿,把连绵不绝的大雨水和时事相联系,“简宗庙,逆天时,则水不润下。今二三执政,知陛下为先帝后,乃阿谀容说,违背经义,建两统贰父之说,故七庙神灵震怒,天降雨水,流杀人民”(《宋史·贾黯传》)。为了这个“濮议”,朝臣们按照思维习惯上的两分法,立刻势同水火,分为两派,两派人马意见不合,一时议论汹汹,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学细胞儿来相互攻讦。

    最后,连皇太后都看不下去了,亲自下了手诏,“濮安懿王、谯国太夫人王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