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世界史 >> 正文
马岛战争刺激阿根廷民族
日俄战争日本间谍资助俄
美国官员在三八线上举望
1980年代的苏联间谍如何
韩国奇耻大辱:朝鲜战争
美国女兵忆伊拉克战争 
美军回忆朝鲜战争:终生
战败后的日本知识分子:
苏德战争中为何非俄罗斯
日本人看侵华战争:谈侵
最新热门    
 
日俄战争诱发俄国革命与改革 终致沙俄灭亡

时间:2012-9-12 12:41:22  来源:不详

核心提示:日俄战争引发了第一次俄国革命,但革命的真正根源是农民要求解决土地分配不均和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改革的问题。第一次革命的结局是沙皇政权在革命的压力下进行改革,但导致革命的两个基本问题并未消除,失衡的结构仍是引起新的革命的长期历史根源。

本文摘自《俄罗斯研究》2007年04期,作者:姚海,原题:1917年俄国革命的根源

关于俄国1917年革命的根源已经有很多讨论,但至今仍有深入探究的必要。本文把革命置于俄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认为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政治之间的结构失衡,造成了系统性危机,是革命的客观前提;而参与历史活动的精英和大众的思想、观念、情绪和行为,一方面受到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影响局势和事态的发展;第一次革命后虽曾出现过和平革新的可能性,但斯托雷平体制的失败导致了危机加剧的形势;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注: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激化了矛盾并最终一步步把俄国引向革命。

一、长期因素:俄国现代化的结构性矛盾

1917年革命的长期历史根源,在于俄国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以及由这种特殊性造成的结构性矛盾。

18世纪初期,以彼得一世改革[注: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众所周知,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为标志,俄罗斯走上了以赶超西方先进国家为主要特点、以追求军事强国地位为直接目标的现代化之路。这种赶超型现代化是由国家政权主导并以强制手段直接推动的,因此。经济和社会表层生活中的进步经常是以政治生活领域的停滞以及社会的巨大损失为代价的。彼得一世的改革奠定了使俄罗斯成为现代国家的基础,但改革本身包含着尖锐的矛盾。

首先是有限的西方化目标和普遍的东方化手段之间的矛盾。沙皇政权引进西方文化的基本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俄国的现存社会及其制度,而是为了增强它的力量,巩固它的基础。彼得以东方式的手段来推行俄国西方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而这种做法,正是莫斯科公国时代形成的传统。

其次是表面生活的西方化与内部结构的东方化之间的矛盾。欧洲文化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俄国,但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因改革而欧化,相反,使用东方式的手段必须依赖东方式的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继续发展和强化。

再次是欧化进程造成的上层的西方化与下层的东方化之间的矛盾。作为欧化的受惠者,俄国贵族在其与国家的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改善。而作为欧化的牺牲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不仅在经济上为欧化政策承受了沉重的负担,而且在人身方面受到更残酷的奴役。上下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