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疆场上,中国牺牲的第一位军长是谁?
郝梦龄,这位1937年10月16日在“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的将军,湮没在搜索引擎的角落里。
而在女儿郝慧英眼里,父亲郝梦龄永远挺拔地活在心中。今年7月,几经辗转,从湖北武汉前往陕西宝鸡妹妹郝慧兰家中小住的郝慧英老人与妹妹一起回眸往事。70余年过去了,当年15岁的妙龄少女如今已是88岁的耄耋老人。
“一个人要爱国家,爱百姓,要不爱财,不怕死!”在这位父亲最喜爱、与父亲相处时间最长的大女儿记忆中,父亲的这句话虽历尽70余载,依然字字清晰如昨。
“我爱你们,但更爱国家”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的郝梦龄正在应召去四川陆军大学学习的途中。得知消息,他立即自重庆返回部队,请求北上抗日。
他在报告中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们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人拼。”
经过再三上书请缨,国民政府批准他率部北上。
郝梦龄在北上抗日出发之前,已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父亲经过武汉时,回来与家人告别。那天起床后,母亲告诉我:你爸爸一夜没睡,写了撕,撕了又写,不知在写什么东西。我拉开抽屉,发现一封信,上面写着‘留给慧英儿,二十七年拆阅’。”
郝慧英说:“那时候年纪小,才15岁,不懂事。晚上父亲一回来,我就拿着信问他,为什么要到明年看?说着就要拆信。父亲不说话,一把夺过去,我和他抢来抢去,那封信最后被他撕掉,丢进痰盂里。”
父亲出去后,郝慧英把痰盂抱进厕所,捞出那些纸片用水冲过后,拼出信上的内容:“此次北上抗日,吾已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留于慧英、慧兰、荫槐、前楠、荫森五儿,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这是一封遗嘱。郝慧英顿时泪如雨下。“全家人哭成一团,不想让他走。但父亲决心已定。”
郝梦龄与家人告别,对儿女们说:“我爱你们,但更爱我们的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此时,平津失陷,日军先占领察哈尔后又夺河北中部,直逼山西。郝梦龄接到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军令后,一刻都不想耽误,星夜赶往山西前线,郝慧英送别父亲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1937年9月17日下午,郝梦龄前往火车站。“我们家离车站很近,父亲前面走,我后面就跟着去了。他要走了,我想悄悄再看一看他。”
郝慧英送父亲到火车站,那里全部都是兵,黑压压的一大片,慧英看了一眼父亲,心想父亲要走了,我要好好看看他。但是在父亲的脸上,她没有看出来一点父亲对家里怎么留恋,她看到的是一种即将奔赴战场的军人所透露出的决心与气势。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