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琉璃产于此
考古人员带记者来到考古工地山丘边的低凹处,从挖开近七八米深的沟壑里,清晰地看到,黄黄绿绿的各种琉璃构件碎片散乱地排列在地层中,面积十分庞大,目前发掘的堆积物高度超过了2米。其中有鸱吻、筒瓦、滴水、瓦当等,这些琉璃构件与记者曾经在明孝陵、明故宫以及大报恩寺遗址看到过的构件十分相像。记者从残留的许多瓦当中,随手捡起一块,瓦当呈绿色,正面刻有凸起的龙身,一片片鳞片清晰可见,龙趾一共有五个,按照明朝制度,只有皇家才能使用五趾龙纹,其他地方的龙纹,只能是四趾龙或者三趾龙。除了龙形构件外,还发现了凤纹、番莲纹等一大批植物、花卉图案的琉璃构件。更多的是没有图案的构件,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土色瓦当,有白泥土和黑泥土。据考古人员介绍,这里是烧制失败的废弃琉璃和毛坯丢弃地,从断层上看,分几个时期,这些窑址应当是皇家御用的官窑。专家说,大报恩寺所有琉璃构件大都产于这一带,当时在窑址上,有技术工匠数千人,成为明初南京琉璃制品重要的生产基地。据《大明会典》表述,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从洪武二十六年在城南聚宝山建立了72座琉璃窑,地点就在本次考古发掘所在地雨花台地区的眼香庙、芙蓉山一带,保留至今的“窑岗村”因此而得名。
工人正在焊接打包架
保存完好的窑室后壁
本报年初曾经报道过,在南京中华门外长虹路窑岗村30号,原南京锅炉厂老厂房的拆迁工地上,意外地发现了大量琉璃构件和精美龙形图案的琉璃瓦当。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出土的龙形瓦当推测,考古专家认为这是一处专门烧制明皇宫、明孝陵和明代大报恩寺建筑构件的明代皇家御窑窑址。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经过半年多的考古挖掘,发现了多座古窑,决定将其中的两座大型完整古窑搬迁至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的后山空地,建成开放式文化公园;而另外一座将在发掘地进行原地保留成为居民小区特色景点。
惊叹
考古工地如同造船厂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只见窑址的工地上筑起了高高的围墙,大门紧闭,在获得考古队领导批准后,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