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文物人员的努力,在《宋史》中语焉不详的宋代北京——— 大名府的宫城位置基本确定,为考古工作再次拉直了一个问号。
据文物专家介绍,大名府故城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隋唐时期为“河北重镇”,北宋时期作为陪都,是当时四京之一的“北京”。宫城遗址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宫城遗址位于河北省大名县大街乡双台村。大名府城历史上曾多次遭遇水患,以往人们对宫城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宋史》卷85《地理志一》的有关记载:“北京。庆历二年,建大名府为北京。宫城周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即真宗驻跸行宫……”。经过探查发现,宫城城垣为夯土版筑,形状呈不太规则的长方形,东垣和西垣略长,南垣和北垣略短,周长约1920米。城垣的残存高度多在一米左右,从其平面连贯性较好这个方面来看,城垣的保存状况尚可。城的方向约为北偏东13°。城垣上探出城门或疑似城门遗址共六处,其中南垣三处,东、西、北垣各一处。
据文物专家介绍,这次考古勘探和调查工作搞清楚了大名府宫城遗址准确的地理位置和分布范围,初步掌握了城门的坐落及建筑遗迹在城内的大致分布,比较详细地了解了城内的地层和文化层堆积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