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利用环境可控的工作空间,采取多学科结合的方式和技术,力争多角度,全方位清理、释读、保护和记录对象所蕴含的信息,构建信息间的逻辑关系,阐释信息所反映的历史及其背景;清理和保护M1局部整体迁移出的遗存,在研究遗迹和遗物的形制、空间位置和组合关系的同时,尽可能保护和保存所发现的脆弱质文物与痕迹,为综合研究增加更多的科学依据。
3、主要任务
田野考古:以《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为基础,在室内继续田野未完的发掘工作。发掘清理、记录(文字、测绘和影像)、样品处置(采集、测试与记录)等,做到规范、清晰、准确。
文物保护:以国家相关文物保护操作规范为基础,保护与保存文物本体(形貌与信息),分析研究其环境信息。在分析测试、保护方法应用、保护材料选择等方面做到安全、有效、真实。
科技考古:定性定量分析;工艺研究;信息采集与分析等。
文物展示:展示形式、视角与辅助材料的合理选择;包装与运输具备便捷性、安全性。
三、项目实施
1、工作环境
环境控制:空调机、加湿器、恒温恒湿柜。
辅助设备:龙门吊、翻转工作车、装载车、转运车。
2、分析检测设备
多功能环境监测仪、酸碱度检测仪、电导率仪、土壤环境分析仪、电子天枰、应力测量仪、表面硬度检测仪、X荧光能谱分析仪、色差仪、体式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各类放大镜。
3、适应性保护材料的筛选与使用方法探索
需要使用土质文物加固剂对漆膜和土体样品进行不同比例的加固试验,筛选甄别出具有良好效能的加固试剂。
4、多种形式追踪和记录
文字描述;草图、临摹图、二维图、立体效果图;胶片、数码照片、数码摄像;纸本手绘复原图、三维数字模型搭建、三维效果图。
5、新技术新方法尝试
便携式X荧光能谱仪、磁法和电法雷达无损探测;多基线数字摄影测量模型、红外光摄影等。
四、项目成果
1、补充和促进了墓葬本体埋葬制度方面的研究
丰富了随葬品种类、组合和空间分布关系,尤其漆木器和兵器。明确了壁龛的形制、组合和包含物,极大有益于功用阐释。完善了该墓关于墓葬椁室装饰方法的认识。
2、丰富了文化交流或技术发展实例
古代东西方中外文化交流:漆木牺尊和角形杯—中国与西亚、地中海文明关系及交流。
商周时期螺钿制品源流及关系:偃师商城—殷墟—前掌大墓地—琉璃河—翼城大河口墓地—楚文化。器物造型与商周青铜器的关系。
&n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