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南澳Ⅰ号”文物保护工
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发掘
南澳Ⅰ号阶段性考古结束
“南澳I号”今年打捞工
南澳Ⅰ号为水下遗产保护
广东汕头“南澳I号”遗
中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南澳I号”入选十大考
“南澳Ⅰ号”出水文物多
“南澳一号”沉船再度发
最新热门    
 
“南澳Ⅰ号”考古:遗物海底散落不足250平方米

时间:2011-09-03 10:03:09  来源:不详

 

  随着丝绸之路[注: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期间,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和敦煌[注: 敦煌市-敦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东经92°13′-95°30′,北纬39°53′-41°35′。东西分别与安西县、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相接。]学研究的兴起,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实物载体——外销瓷研究也逐渐成为陶瓷研究领域的主流课题,克拉克瓷和汕头器成为陶瓷研究的宠儿。克拉克瓷和汕头器是当时欧洲对来源于中国东南沿海民间窑场用于外销瓷器的一种称谓,其具体产地一直是学者们亟待解决的课题。20世纪90年代,随着漳州窑的发现与发掘,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不断被填补;然而,在深入研究产地与销售地时,流通环节的资料缺失成为研究的瓶颈。“南澳Ⅰ号”的发现使实现这个突破成为可能。

  2007年5月底,广东省[注: 东省 拼音: dōn?? shěn?? 解释: 1.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南朝齐指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长官。]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人在沉船海域进行潜水探摸,终于发现了这条沉船并成功定位。6月初,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沉船进行了前期调查和外围采集,同时将沉船命名为“南海Ⅱ号”(后改为“南澳Ⅰ号”)。

  “南澳Ⅰ号”沉船海域深度超过26米,是目前中国沿海开展水下考古的海域中最深的地点。2008年,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制定的《“南澳Ⅰ号”沉船抢救发掘与保护方案》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专家论证,同时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2010年4—7月,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中心联合对“南澳Ⅰ号”沉船进行发掘。通过水下考古发掘,发现沉船现存有16道隔舱板,15个舱位;现存船体的纵向长度约27米,最宽的隔舱长度7.5米;通过测量,船体纵轴方向为10度,横倾角度在8—13度(各舱存在差异),其中N8附近几个舱的外舷有堆积厚度较浅的大量文物遗存,说明船体有可能发生过断裂,部分船货在沉没时被倾倒到船体外部。沉船货物以瓷器为主,沉船的各隔舱板之间均清理出码放整齐的一摞摞瓷器,成摞瓷器基本上都是呈侧立横放并交错码放形式。考古工作队采集、发掘出水了大量的陶瓷器、金属器等文物。此次发掘总计出水文物11248件。

  “南澳Ⅰ号”是我国目前已发现保存最好的沉船之一,遗物在海底散落的范围不足250平方米,证明破坏不太严重。“南澳Ⅰ号”的破坏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力的破坏,沉船为木质船体,暴露在水体中很快就会被底栖生物侵蚀殆尽,除凝结物已经凝结成块外,其他货物向四周散落,在散落过程中造成破坏。另一种是人为破坏,主要是渔民在发现沉船、打捞船货的过程中造成的损坏。这部分损坏主要集中在船中部已经掏开的两到三个舱内和相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