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内蒙古赤峰魏家窝铺遗址
河北邯郸白村遗址2010年
重庆巴南熊家湾遗址201
2010年甘肃省永靖坟台遗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201
浙江余杭小山桥遗址201
2011年度苏州木渎古城考
科学家发现2200岁埃及木
陕西西安杨官寨遗址201
考古发现尼安德特人20万
最新热门    
 
2011年度河北临漳邺城遗址赵彭城北朝佛寺发掘

时间:2012-2-25 10:49:46  来源:不详
bsp;  大型殿堂式建筑基址东西两侧的南端发现有连廊式建筑与东南院落的东、西围廊相连接。东廊道只发掘了与大殿相连的局部,南北宽7.5米,地面以下的基础部分由两道宽2.3~2.45米的条形夯构成,夯土间间隔约2.7米。西廊道全部揭露,东西长28米,南北宽8米,两道条形夯分别宽2.2米和2.6米,夯土间间隔约3.2米。西连廊局部残存台基部分,可辨仍为一完整的夯土台面。西廊道南北两侧发现对称分布11个柱洞,孔径约50~60厘米,相邻柱洞间距4.5~5米,南北跨度约6米。

    东南院西围廊保存较好,东西跨度约12.5米,由台基和地下基础两部分组成。基础部分由四道条形夯构成,地面上合为一个整体的夯土台面。东南院落南回廊南北跨度12.94米,基础部分也是由四道条形夯构成,夯土质量较好,夯层厚9~17厘米,条形夯厚84厘米。

    佛寺南部通道位于寺院南部围壕正中,北距离佛寺塔基约130米。该通道破坏严重,为连通式路桥形式,复原宽度约7.3米,其周围未发现建筑痕迹。通道中部为一条浅沟连接东、西两侧壕沟,其东段保存较完整,宽1.2米,深约0.6米,距离东围壕沟底约0.8米,西段沟边破坏较严重,略呈敞口形,沟底呈斜坡状直达西围壕沟底。东西两侧壕沟保存较好,上口破坏呈不规则半圆形,下口为规则长方形。东侧壕沟上口残宽6.5米,底宽3.2米,残深1.4米,沟内有多次淤积的痕迹,沟底发现一处瓦片堆积,绝大多数为厚重的板瓦,排列较规则。西侧壕沟形制上口残宽5.1米,底宽2.5米,残深1.55米,沟底也有较规则的瓦片堆积。

    本年度发掘出土遗物以青砖、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注: 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 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材料。]为主,有少量陶、瓷器碎片。其中出土板瓦、筒瓦均较厚重,制作精细规整,带戳记的筒瓦数量较多,瓦当均为制作精美的莲花瓦当,为进一步深入整理和研究提供了较丰富的实物资料。

    积累以往考古发掘成果,可知赵彭城北朝佛寺是以塔为中心,呈现多院落式的建筑格局。2011年度揭露的东南院大型建筑,规模宏大,建筑技术独特,地面以下为八道条形夯土基槽,其上为连成一片的夯土台基,根据条形夯土的分布可大致推测出该大型建筑的柱网和开间结构,初步推测此大型建筑为东南院北部中央的佛殿遗存,为我们研究北朝佛寺中大型佛殿建筑的形制、建筑技术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在东南院大殿两侧发现了与院落周边围廊连接的廊房式建筑基础,此类格局为以往的北朝佛寺遗址中所未见,而在唐代青龙寺、西明寺等寺院建筑的大殿两侧所常见。赵彭城佛寺的这一格局现象,反映出东魏北齐佛寺在六世纪前后佛教寺院发展演进过程中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赵彭城北朝佛寺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最高级别的佛寺遗址之一,2011年度的考古发掘丰富了我们对该寺院认识,为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寺院从早期的以塔为中心的平面格局向以佛殿为中心格局之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邺城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