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浙江海宁小兜里遗址西区
浙江余杭小山桥遗址201
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第二
浙江省桐庐小青龙遗址考
浙江省萧山蜈蚣山土墩墓
浙江桐庐方家洲:新石器
浙江余杭茅山史前聚落遗
浙江田螺山遗址中发现河
浙江省桐庐县发现良渚文
浙江桐庐方家洲新石器时
最新热门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2010年发掘进展

时间:2012-2-10 11:40:27  来源:不详
    自2004年2月至2008年7月,余姚田螺山遗址第一阶段工作共开展了四次考古发掘,揭开总面积1000平方米,出土典型的河姆渡文化聚落遗迹(多层次的干栏式木构建筑、木构寨墙、独木桥、二次葬、食物储藏坑、废弃物坑和堆、古水田等具有有机联系的一系列[注: 一系列 拼音: 解释: 1.犹言一连串。-yixilie]遗迹)和3000多件各类(陶、石、玉、木、骨、角、牙、其他植物制品等)生产、生活遗物,以及与古人活动相关的大量动植物遗存。工作中坚持保护性发掘的原则、独创性地采取精细的发掘方式(用抽样分析和全样提取遗物的方法)、贯穿落实多学科研究的技术[注: 不论何种文化,技术都是异曲同工的词汇。它可以指物质,如机器、硬件或器皿,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和技巧。]手段,取得了在有限的发掘范围里获取尽可能多的遗物和考古信息的喜人效果。
    为更多地了解田螺山古村落的聚落布局形态、揭示干栏式建筑遗迹单元的完整性、探索遗址外围的稻作农耕遗迹状况和技术水平,以及河姆渡文化时期不同阶段的自然环境变化与经济结构的相互关系,在第一阶段发掘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发掘面积,有序地推进已有的各方面工作。
    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第二阶段发掘开始实施,在保护棚内布方300多平方米,在已探明的遗址西南方古稻田区先布置350平方米。
    在新的发掘中,首先严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规程实施具体发掘,把地层和遗迹层位关系作为发掘顺序的首要依据。其次根据“课题”的设计方案和学术目标,在相关自然遗存和测试样品的采集、处理、分析、送检等操作环节,均尽力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如在每个探方每个地层和遗迹单元的发掘前,有规则地先提取各10%面积里的两份标准土样(其中一份作设计处理,另一份备份保存),并按取样位置、编号、方法等内容作好详细记录,最后根据各类遗物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存放和妥善保管。同时,鉴于河姆渡文化遗存的特殊丰富性,秉着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并重的精神,在发掘有序开展的同时,努力以全局眼光揭露和保护聚落遗迹,兼顾遗迹现场保护和展示的需要,在这一遗址的考古工作中实现了发掘、研究、保护、展示与开放等环节兼顾、共赢的创造性局面。
    由于严密的设计和细致的操作导致了野外工作的节奏缓慢,2010年下半年在新发掘范围里主要只做了第③层堆积的清理,和少量④层的下揭。第③层堆积为褐黄色砂土,靠近现地表,含水率低,土质较硬实,有机质遗物几乎没有任何保存;第④层稍软,含少量动物骨头等。
    在第③层堆积表面,零散分布较多的红烧土块和一些烧土堆和坑,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不规整石块,陶片不多,且多碎小。明确的遗迹发现甚少,其中T207、T307两探方内的第②层下第③层表面,确认了多个大体排列有序的红烧土小坑,解剖、比较综合之后倾向于判断它们为柱坑,并属于同一个建筑单元,在个别坑底还有明显属于柱础的块石。在T207西段的文化堆积呈斜坡状,表面密集地堆叠着大量烧土块,并大致构成一处近圆形的遗迹,与其北侧探方T206内相[注: 简介 内相唐、宋翰林学士别称。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起草任免将相等机密诏令。德宗后,其地位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