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洛阳新区发现一座晚唐五
洛阳发掘一处大型宋代官
河南洛阳发掘一处大型宋
河北武安发现59座战国至
周代遗址将重见天日 洛
洛阳五女冢村发掘一新石
洛阳市区又发现4座东周
洛阳一西周早期贵族墓出
26日河南洛阳开工建设三
洛阳盗墓发现走私文物链
最新热门    
 
汉魏洛阳故城北魏宫城五号建筑遗址的发掘

时间:2012-3-30 23:33:25  来源:不详
Ayuttaya),泰国故都。位于中部,首都曼谷以北88公里的湄南河畔,面积2480平方公里。其疆域北连红统府和华富里府;东濒北标府;南毗巴吞他尼府;西临素攀武里府和暖武里府。]砖。北魏时期的宫墙夯土位于魏晋时期夯土的西侧约1.5米处,夯土基槽开挖在汉晋时期的河渠淤土中,外侧较深,内侧较浅,残存厚度2.7~5.1米;地面以上墙体部分东西宽5.8米,残厚0.5~0.6米;地下基础部分东西最宽7.4米,厚2~4.3米。北周时期的夯土叠压于北魏时期夯土上,残宽1.4~3.8米,厚约0.5~0.7米。宫城南墙与西墙略有不同,不同时期的夯土上下层叠分布,最下层为汉晋时期夯土,东西宽约4米,残厚1.4米;其上为北魏时期的夯土,宽度与汉晋时期基本一致,残厚1米;最上层的北周时期夯土,东西宽2.2~4米,残厚0.4米。

    宫城西南角建筑基址是宫城南墙和西墙的交汇处,平面上宫墙夯土在此呈“L”形。由于地处宫城西南角,该夯土基址的夯筑规模在不同时期均较南墙和西墙有所加强,除了夯土基础深厚,最厚达3~3.5米,在平面上均还较南墙和西墙略向外侧和内侧凸出。其中,北魏时期的夯土基址南北长9米,东西宽14.5米,与南墙和西墙相接处均宽7.5米。北周时期宫城西南角夯土基址的规模略有扩大,南北长扩至16米。迹象显示,当时在宫城西南角可能设置有重要的建筑设施。

宫城西墙外侧的河渠

    在宫城西墙外侧,还发现了分属于汉晋和北魏时期的河渠遗迹。

    汉晋时期的河渠位于魏晋时期宫墙西侧,东距城墙西侧包砖槽8.4米,为南北向大型河渠,系在生土中开挖而成,北魏时期的宫城西墙夯土基槽即在该河渠的淤积层中构筑。该河渠的使用主要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毫米,黑白,60分钟。]两个时期:早期河渠东西宽17.4米,底部距地表深5.1米,残深0.4~0.8米,底部经过人工处理,系夹杂大量河卵石和碎瓦片的黄褐色土硬面,较为平整,河渠内为灰黄褐色淤土;第二期的河渠东西宽20.9米,底部距地表深约4.5米,残深2.1米,底部也有用黄褐色土夹杂河卵石和碎瓦片处理形成的硬面,中、西部较为平整,东段略呈斜坡状。渠内淤积层次较多,显然该河渠延续使用的时间较长。

    北魏的河渠遗迹位于北魏时期宫城西墙夯土西侧2.7米处,南北向,为砖砌拱券式暗渠(G4),也是在汉晋时期河渠淤土中挖槽构筑而成。基槽断面为口大底小的倒梯形,上口宽3.8米,底部宽3.5米;暗渠砌砖分为铺底砖、侧壁和券顶三部分,内宽1.4米,高约1.3米。

宫城内侧的给排水设施

    在宫城西南角内侧还发现一些与宫城有关的给排水设施,主要有一处砖砌大型水池和数条砖砌排水暗渠,时代均不晚于北魏时期。

    砌砖水池位于宫城西南角内侧,平面为长方形,东西残长5.5米,南北宽9.3米,深1.4米。池壁砌砖除南壁外,大部已无存。池底坚硬,经过处理,未见铺砖痕迹。填土为夹杂有大量瓦片的青灰色水浸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