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吉林发现辽金时期白酒酿
2011年吉林通化赤柏松汉
吉林通化赤柏松汉代古城
吉林白城大安古墓群现8
巴丹吉林沙漠出土4500年
都柏林大学古生物学家发
吉林有1.35亿年种类历史
吉林现奇怪石头 6500万
吉林饮马河流域发现新石
吉林饮马河流域发现新石
最新热门    
 
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时间:2012-8-20 21:09:36  来源:不详
bsp;  后套木嘎一期遗存

    以H92和M45等单位为代表,包括部分探方的第三层。陶器以夹炭的黄褐或灰褐陶为主,胎芯为黑色,断茬处可见与器壁平行的细密的植物纤维。也有少量夹蚌或既夹蚌又夹炭的黄褐或灰褐陶。陶胎很厚(器壁厚度多在1—1.5厘米之间,底部更厚),火候很低,陶质极酥,器表色泽不均。有泥圈套接法制作痕迹,表皮多见脱落现象。器表普遍施纹,纹饰多见戳压的横向或斜向平行栉齿纹,齿痕呈楔形、圆形或窄条形,疏密不一,印痕较深的栉齿纹在器表形成椭圆形或长条形的平行坑窝。斜向平行栉齿纹常构成人字形条带,还有极少量构成横压竖排的之字纹。由于陶片极碎,难以拼对,能看出器形的标本很少。从保存较大的陶片看,器形有曲腹罐和缽等,以直口为多,圆唇。

    第一期遗存的陶器特点,具有东北亚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一般特征。如陶胎厚、火候低、易碎、器形简单等特点。此期遗存从层位上看是叠压于第二期即昂昂溪文化的地层之下的,年代不应晚于昂昂溪文化。而且此期遗存的地层和遗迹单位的土色均为浅淡不一的黄灰色,叠压于全新世大暖期形成的黑沙土层之下,应形成于全新世大暖期之前气候相对寒冷的时期。所发现唯一一座墓葬的人骨石化也比较严重。总体上看应当属于新石器时代偏早阶段的遗存之一。该类遗存的发现,填补了松嫩平原西部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中的一个重要缺环。

    后套木嘎二期遗存

    包括F1—6、H70、G1等重要的单位及绝大多数探方的第二层即黑沙土层。部分灰坑、灰沟中有明显的祭祀现象。陶器以夹蚌的黄褐陶或灰褐陶为主,有少量质地细腻的泥质陶。陶胎普遍较第一期陶器变薄,器壁厚度多在0.4—0.8厘米之间。火候普遍较高,质地较硬。器表多于近口部或上腹部施纹,纹饰以附加堆纹、指甲纹、刻划纹、戳印坑点或列点纹为主。器形多见形体大小不一的筒形罐,有一定数量的小口深鼓腹罐和大口曲腹罐。还有少量圆鼓腹罐和带流器等。制法以泥圈套接法为主。此类遗存的特征与梁思永先生20世纪30年代命名的昂昂溪文化的特征十分接近,应当可以归属于昂昂溪文化。这类遗存的发现,大大丰富了昂昂溪文化的内涵。

    以往关于昂昂溪文化的内涵和年代考古界有不同看法。该期遗存中有部分陶器装饰划压的曲折纹、细线型之字纹,特征与农安元宝沟、左家山二期、长岭腰井子遗存同类纹饰风格相似。此期遗存中包括个别陶斜口器、璧形玉坠饰,特征与红山文化同类器接近。依据与邻近地区相关考古学文化的比较,可初步推定第二期遗存的年代约在距今6500—6000年前后。

    后套木嘎三、四期遗存

    后套木嘎三期遗存仅见2座墓葬。文化性质属于白金宝文化。年代大体相当于西周—春秋时期[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四期遗存包括墓葬60座,灰灰坑2座。文化性质属于汉书二期文化,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