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湖北宜昌发现西周重要遗
宜昌三游神仙鸡的传说
宜昌龙化石博物馆开馆 
最新热门    
 
宜昌万福垴编钟出土及遗址初步勘探

时间:2012-10-9 12:02:33  来源:不详
;   由于遗址的东南部是约480多亩的杂草的地,并且百分之八十的面积被积水浸泡,不易对其全面深入地勘探以寻找遗址范围,但通过部分地域空隙和草丛内的沟渠的多种迹象,对紧靠厢涵道东南部区域的勘探,据现已掌握的情况看,此遗址自西北向东南方呈不规则形分布,遗址周边多有浅沟壑和积水,不明其是否与遗址同期形成还是后期改田所致。寻找遗址面积约5.5万平方米,其文化遗存多呈零散分布,其中文化层堆积一般厚达78厘米。

    对厢涵工程线段内所发现的H1、H2和H3三座灰坑进行清理,其情况分别为:
  
    H1:位于厢涵工程线路内,距长江北岸边约250米处。位于遗址的偏东处。灰坑内有约一半已被挖土机在施工时破坏掉,但仍可看出该灰坑的基本形制:此坑椭圆近方,两短边圆弧,坑壁陡直,壁面较平整,底部北高南低不甚规整。南北直径156厘米,东西残长110厘米,残深70厘米。内分两层,出土很多陶器,器形有鬲、尊、豆、罐、瓿等残件。因土质干枯坚硬,加之陶器火候较低,不易清理,致其大多已被破碎。之外,其内夹杂很多黑木炭和灰烬。时代为西周中晚期。推测铜钟和铜鼎都出土于该坑之内。其理由有四:一是根据编钟的高、宽、厚的大小,将这11个编钟和1个鼎积聚起来只需0.7立方米的容积完全可以放置;二是H1坑形规范、壁陡光平,是人工特意精心挖掘的窖穴,其容量远大于出土物体量;三是其内包含物陶器属周代,与编钟时代相同。四是挖土机工人胡伟讲述,这批文物就是在此处挖出。经省、市多个考古专家考证,此处尚未发现除灰坑之外的其他任何遗迹现象。

 


  
    H2:位于厢涵工程线段内,西与H1相距20米。该灰坑呈不规则长形,长径3米,南端宽1.7米,中间宽1.5米,深20厘米。边缘不甚规整。出土器物除没有黑色灰烬外,陶器与H1内出土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有鬲、簋、粗柄豆等。
  
    H3:位于厢涵工程线段内,西南距H1约156.4米。该灰坑略呈刀形。东西总长8.8米,南北宽2米,深1.5米,四壁略内收,但不很规整。出土少量陶片和明清时期的瓷片。
  
    出土器物有青铜编钟、鼎和陶器鬲、豆、簋、瓿、尊等。
  
    编钟 均属甬钟,大小没有太多悬殊。其鼓间和钲部、篆部纹饰的不同大约分三种形制:一种(Ⅰ式)铣间与鼓间直径之比尺寸悬殊偏大,近呈瓦扁形,篆部饰窃曲纹,其中一件钲部有铭文为:“楚季宝钟厥孙乃献于公公其万年受厥福”;二种(Ⅱ式)外形同第一种,篆部由小乳丁排列、将枚与钲进行分割;三种(Ⅲ式)铣间与鼓间直径尺寸之比较小,近呈圆口,篆部多素面,枚偏细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