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新
内蒙古通辽哈民史前聚落
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史前考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史
最新热门    
 
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的发现与认识

时间:2012-10-9 12:02:36  来源:不详

    哈民忙哈(蒙语意为沙坨子)遗址位于内蒙古科左中旗舍伯吐镇东偏南约20公里,南距通辽市50公里,介于西辽河及其支流新开河之间,地处西辽河平原东部,科尔沁[注: 科尔沁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科尔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斯尔的领地。-keerqin]沙地的腹地。遗址坐落在一片沙岗地的南坡上,地势相对较高,西北部为一条古河道所环绕,东南部地势平坦,间有沙坨、草甸和湖沼散布。近年由于过度垦植、放牧和持续干旱,地表水已完全干涸,土质沙漠化严重。

    2011年5~11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对哈民忙哈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发掘面积3000余平方米,此前2010年在该遗址东北部曾抢救性发掘了1100平方米,累计揭露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哈民忙哈遗址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纬43°以北地[注: 北地,指中国古代地名北地郡,其地域大致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详细情况请参看词条“北地郡”)。-beidi]区,首次大规模发掘的史前聚落遗址。初步探明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很可能是这一时期科尔沁地区的一处中心聚落遗址,这里的多项重大考[注: 介绍 清代的一种考核官吏的制度.凡翰林院出身的中,下级官员.第十年左右,临时召集一次考试.不得以任何理由缺试,名为大考.考试结果,最优者予以特别升擢(音ZHUO二声)可由七品超升四品,劣等分别罚俸-]古发现,已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和重视。
2010~2011年,哈民忙哈遗址共清理房址43座、灰坑38个、墓葬6座、环壕1条。从聚落布局来看,所有房址沿东北-西南排列,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成排分布,在发掘区范围不少于11排,每排3~5座,其中有些房址在排列中的位置略有参差,但布列基本整齐。灰坑散布于房址周围,坑口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皆平底,出土遗物较少。房址间发现的6座墓葬均为土坑竖穴,除一座为三人仰身屈肢葬外,其余为单人叠肢葬,墓葬几乎不见随葬器物。现已探明聚落外围,东、西、北三面环绕有圆弧形围沟,其西、北两侧与古河道相临,且保持平行。

    哈民忙哈遗址发掘的房址平面呈长方形或方形,多数面阔略大于进深,均为半地穴式建筑。门道设置在居室的东南,呈凸字形,朝向统一,方位集中在130°~145°之间。按房址半地穴面积(不包括门道),可分为四种规格:小型房址9座,面积小于10平方米,最小的仅有6.8平方米;中小型房址数量最多,面积在10~15平方米之间,共22座;中大型房址6座,面积为15~20平方米;大型房址6座,面积超过2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一座面积近38平方米。房址的穴壁较直,一般深0.3~0.5米左右,最深的0.75米,最浅的仅残留0.1米。居住[注: 北史·杨椿传》:“吾今日不为贫贱,然居住舍宅,不作壮丽华饰者,正虑汝等后世不贤,不能保守之,将为势家所夺。”《说唐》第一回:“觅了所房子,与 莫氏 一同居住。]面平整,保存较好的房址居住面和穴壁壁面见有烧烤的痕迹,呈红褐或黑褐色,局部烧烤深度达2~3厘米。灶坑位于居室中部偏向门道一侧,平面为圆形,口径大于底径,壁面较硬,留有青灰色的烧结面。有的坑体外缘叠筑有马蹄形灶圈,个别灶内遗留有陶具(支脚),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