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新
内蒙古通辽哈民史前聚落
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史前考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史
最新热门    
 
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的发现与认识

时间:2012-10-9 12:02:36  来源:不详
多数灶底发现草木灰。柱洞有明柱和半壁柱两种,分布较有规律,一般沿穴壁内侧排列,或置于灶坑四角,或对称发现于居住面上。

    遗物集中出土在房址居住面上,房内堆积包含遗物不多。值得注意的是,亦有部分房址在半地穴外缘发现有完整的陶器、石器和骨器,甚至成组的生产工具。这种现象在以往辽西[注: 简介 郡名。战国燕置。秦汉治所在阳乐(今辽宁义县西)。辖境相当今河北迁西、乐亭以东、长城以南,辽宁松岭山以东、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地区新石器时代[注: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Period)指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聚落遗址的发掘资料中很少见于报道。还有一些现象也引起我们的注意,其一,同样是半地穴式房址,为什么有些房址的面积非常小?在9座小型房址中有4座房址(F6、F18、F25、F35)面积仅有6~7平方米,但居住面上出土的遗物却很丰富。现场观察这类小型房址,除去灶坑和摆放的器物占据的空间外,供人[注: 供人,北魏女官官名,地位相当于外廷四品官。-gongren]们活动的场地小得可怜。其二,哈民忙哈遗址房址的门道普遍较长,已发掘的43座房址中,门道长1.5~1.8米的有19座,长度近2米和超过2米的有7座,这里还不包括因局部破坏而无法统计门道长度的房址。这种情况在辽西地区同类型房址中比较少见。其三,大多数房址开口的水平面上,往往发现有似柱洞的黑土圈,分布于半地穴房址的周围,距穴壁外缘0.3~0.5米不等,一般很浅,没有任何加工的痕迹。其四,在发掘中遇到有些房址开口时划定的范围大于清理出的半地穴面积,也就是说不排除该房址废弃时半地穴内的堆积与其划定范围的堆积具有共时性。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哈民忙哈遗址半地穴式房址外围应有一圈“二层台”,即每座房址(至少是大部分房址)营建时范围要大于半地穴面积。

    在2011年发掘中,有7座房址程度不同的清理出屋顶塌落的木质构架痕迹,有3座房址居住面上发现有人骨。F32是最大的一座,因失火而坍塌,房内堆积保留着大量纵横叠压的炭灰条痕迹。通过仔细辨认,逐层清理出的木质结构形状,基本反映出屋顶的建筑构架。现场观察,横梁位于房址中部,四角由承重柱子支撑,檩子搭建在主梁上,一端接地,一端聚向中间,檩子之间等距离铺设椽子。梁、檩、椽相互结合形成完整构架,初步判断房址的屋顶为四面斜坡式方锥形建筑。哈民忙哈遗址揭露出保存相当完整的史前房屋构架,在东北乃至北方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F40位于发掘区东南角,平面形状和结构与其他半地穴式房址没有区别,面积18平方米。该房址房住面上出土98具人骨,除西南角外层层叠压,场景极为震撼。出于对现场的保护,无法对叠压的人骨全部进行鉴定和统计。在可观察的个体中,性别明确者21例,男性7例,女性14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2。年龄段明确者56例,平均死亡年龄26.27岁,未成年个体12例,成年个体46例,未成年与成年个体比例为1:3.8。人骨分布状态有仰身、俯身、侧身,头向面向各异,无明显规律,其中东北壁至少有9个颅骨聚拢叠压在一起,在房址中部偏北和门道附近也有类似现象。在狭小的空间内埋藏着大量的人骨,这些人骨出土于房址里而非埋葬在墓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