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新
内蒙古通辽哈民史前聚落
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史前考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史
最新热门    
 
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的发现与认识

时间:2012-10-9 12:02:36  来源:不详
内,可以判定为非正常死亡。在房址居住面上埋葬如此众多人骨的现象极为罕见,是此次发掘的重要考古收获之一。

    哈民忙哈遗址发掘出土遗物近千余件,主要是陶器、石器、玉器和骨、角、蚌制品。在房址居住面上成组出现的斜直壁筒形罐、深腹斜口罐、小口双耳溜肩壶、敞口斜壁平底盆、敞口弧壁浅腹钵,为陶器基本组合。石器有耜、斧、凿、刀、磨盘、磨棒、杵、盘状器、环形器、镞和镶嵌石刃的复合工具等。玉器出土的数量不多,双联璧、环、钺等选料讲究,制作精美,器形与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同类器十分接近。骨、角制品以生产工具为主,常见有骨匕、骨锥、骨针、骨镞、角锥等。

    哈民忙哈遗址发掘,首次发现这类遗存的原生堆积,并揭示出带有环壕的聚落。哈民忙哈遗址房址结构、墓葬形制和丧葬习俗具有明显的地域考古学文化特点。陶器基本组合,尤其是富有鲜明特点的麻点纹、方格纹及施纹方式,区别于辽西地区已发现命名的新石器文化,由石耜、石凿、磨盘、磨棒、盘状器、石杵、骨锥、骨匕、蚌刀等构成的生产工具组合也与周邻已知考古学文化不同。目前这类遗存仅见于西辽河以北科尔沁地区,年代大体与红山文化晚期阶段相当。鉴于哈民忙哈遗址系首次对这类遗存的大规模发掘,且遗址文化内涵单纯,出土遗物及其特征组合具有代表性,我们将这类遗存命名为“哈民文化”。

    哈民忙哈遗址是迄今在科尔沁地区最大规模发掘的史前聚落遗址。该遗址聚落保存完整,出土遗物丰富,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就其学术意义提出以下四点认识。

    1. 哈民忙哈遗址房址呈西北-东南方向成排分布,门道朝向统一,排列整齐,外围有环壕相绕,说明聚落在营建之初经过统一规划。通过2010~2011年两次发掘,已基本掌握该聚落的整体规模和布局。遗址埋藏条件良好,出土遗物丰富。从清理出有明显过火痕迹坍塌的房址和极为震撼的大批非正常死亡人骨遗骸殉难场所分析,该聚落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突然废弃的,而凝固历史瞬间遗址所保存的原生状态,为聚落形态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2. 哈民忙哈遗址发掘房址43座、平面皆呈“凸”字形半地穴式建筑,按居室半地穴面积可分为小型、中小型、中大型和大型四种规格,据现场观察分析,我们认为该遗址发现的房址半地穴外围应有一圈“二层台”,即这类房址营建时空间范围要大于半地穴居住面的使用面积。以往这种现象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或发掘者观察不够细致,所以通常发表的资料仅注意在界定的半地穴范围内对房址平面现象进行观察和报道,这显然不利于聚落形态的进一步探讨。哈民忙哈遗址发掘揭示出房址多样化观察的兴趣点,突破以往常规的做法,扩大对每一座房址周边活动面的观察,使得对它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更有价值的高度。

    3. 本次发掘清理出保存完整的房屋木构架遗迹和房址内埋藏有大批非正常死亡人骨的现象,都是国内极为少见的。新石器时代单体房屋的木构架痕迹,在我国北方还是第一次发现并完整的清理出来,这对于史前房屋建筑的复原及营建技术的了解无疑提供了重要依据。房址内出土如此众多人骨遗骸此前还没有先例,这一发现除了对解释聚落废弃的原因等有重要价值,也带给我们更多的遐想和思考空间。

    4.哈民忙哈遗址所揭示遗存的独特文化面貌与周邻地区已发现命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