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掘现场
本报信阳讯“这是信阳境内淮河流域发现的第三艘独木舟。这样形制的独木舟成规模地被发现和出土,对于淮河流域史前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昨日,在信阳市息县城郊乡独木舟的发掘现场,息县文广新局副局长项其鹏感慨万千。当日,该独木舟发掘工作完毕,被运到淮滨县新落成的淮河文化博物馆。“我们将从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等地请专家来鉴定其文物价值。”项其鹏说。
1
息县发现一艘数千年前的独木舟
昨日下午,记者接到息县文物爱好者王俊报料称,在息县城郊乡庞湾村淮河河滩上发现一艘巨大的独木舟。
记者赶到现场时,文物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发掘工作,独木舟的轮廓基本呈现。
记者看到,独木舟舟体两头呈尖状,由一根完整的圆木凿成,保存较为完整。经测量,该舟长7.1米,船尾宽度0.5米,船头宽0.2米左右。
据信阳市文物管理局考古人员初步估计,这应该是一艘数千年前的古船。
2
这已是息县发现的第三艘独木舟
“这已经是息县发现的第三艘独木舟了,与2010年发掘的商代独木舟距离不到2000米,距离发掘出来的第二艘有20公里左右。”息县文广新局副局长项其鹏说,“3年来,我们在息县淮河河滩上,连续发现3艘独木舟。我认为这绝对不是偶然的,这对探索信阳的文明史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代出土文物证实,3000年前左右的淮河流域,已经是百舸争流,不过,船只规模还以独木舟为主。《吕氏春秋[注: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 。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察今》说的刻舟求剑,妇孺皆知,其发生地,就是包括今天河南许昌以南在内的楚地。
2010年,息县城郊乡徐庄村张庄组的淮河河滩下发现第一艘独木舟,被证实为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最大的独木舟之一。该艘独木舟舟长9.3米,最宽处0.8米,高0.6米。目前,这艘独木舟保存在信阳市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2012年10月,息县孙庙乡月儿湾村发现第二艘独木舟,目前专家正在鉴定其文物价值。
3
独木舟还原灿烂的淮河文明
信阳市文物管理局局长秦学书告诉记者,信阳境内已经发现的几艘独木舟,根据碳-14测定,选材竟和云南地区所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