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领队:田亚岐
位于陕西凤翔的秦雍城遗址总分布范围达51平方公里,由城址、秦公陵园[注: 名称 秦公陵园 相关内容秦公陵园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陵园。位于陕西凤翔三畤原。1976年后调查发掘。陵区南北长3千米,东西宽7千米,北、西和南面有长达7000余米的防卫濠沟。]、国人墓地和郊外宫区组成。全面回顾多年来雍城大遗址考古工作成就,有一个理性认识,尽管对后三者的工作尚未做完,但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是明确的,唯城址区既往“宏观”工作虽已获得诸多重要发现,但从“微观”角度看,对其整体轮廓与布局了解程度不够,细部内涵不清晰,也不全面,尤其对有些传统重要发现如城区道路系统尚存诸多争议。鉴于此,我院遂将对城址区考古调查列入近三年(2012—2014)重点目标任务,这也标志着对整个秦雍城遗址阶段性保护考古工作较为圆满的收尾。
有上年度雍城城址范围内 “道路与排水系统”考古调查、发掘获得点与线基础资料的强力支撑,本年度借鉴其成果而启动对城址区整个幅面“微观”性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
整个城址区约11平方公里,今年目标任务选择于整个范围约三分之一的东区进行,这里也是既往工作薄弱区域,首度工作取得了多项重要收获。wwW.LSQn.Cn
城址东区遗存点数大幅增加 该区域内既往调查工作仅获得极少有关东城墙及南城墙东部夯土结构以及城内遗迹的点状信息,通过此次考古调查,其数量由早先6处增至32处,而且对遗迹点的属性判断较为清晰。不仅如此,不同属性遗迹点所形成面状组合如聚落结构,点线组合如城墙、古河道与古道路等。
确认了东城墙与南城墙东部的走向、结构与构筑年代 经过对在局部城墙遗迹点的梳理,将点连接,形成城墙基本走向;经解剖性勘探,发现城墙墙体宽度为8~14米不等,其工艺流程与构筑方法则为中、里、外三重分别构筑;在墙体夯土内发现秦早期陶片,从而初步推断如《史记•秦本纪》“悼公二年,城雍”记载的可靠性,即秦国在都雍城近二百年之后才正式构筑城墙。“城堑河濒”实景考古新发现 以往诸多考古发现无法证明早期秦国有筑城墙的实例,而从秦公陵园兆沟的发现中则形成了当时以大河、沟壑作为城周环护设施的观点。此次考古调查发现初期雍城则分别以四周的雍水河、纸坊河、塔寺河,以及凤凰泉河环围。由于当时的河水丰沛,河谷纵深,自然河流便成为“以水御敌于城外”的主要城防设施。这种情形与礼县大堡子山、圆顶子山秦西犬丘城的防御体系如同出一辙,这也是对文献所载“城堑河濒”的实景解读。

&nb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