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陕西西安北周张氏家族墓
陕西西安秦汉渭桥
陕西周原姚家墓地发掘成
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早期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掘成
陕西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
陕西周原姚家墓地考古取
陕西出土庭院式豪华墓葬
陕西发现最密集旧石器遗
陕西宝鸡石鼓山发现西周
最新热门    
 
陕西凤翔秦雍城城址东区考古调查

时间:2013-03-28 21:52:04  来源:不详
sp;

城内聚落形成“沿河而居,顺水而建”的格局


    战国时期[注: 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列国形势突变,攻伐谋略上升,秦国在原“以水御敌”基础上再构筑城墙,加上因筑墙取土所形成的沟壕,增加了多重防御屏障。  


    雍城城市布局受制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过此次对雍城城址及其周边地理环境考察发现,城内布局顺应了当时自然环境的制约与摆布。由于雍城西北高,东南低,加之从北部雍山一带的水流通过白起河及多条河流穿城而过,使当时的雍城成为“水”中之城,从而形成了当时城内布局“顺河而建,沿河而居”的情景。河流成为当时城内便捷的水上通道,河堤沿岸往往有临河道路,同时城内各条陆路之间又有纵横交错的相互连接。调查发现当时临河而建的聚落形成多个相对集中的片区,沿河而居则方便地利用了向河中自然排水的功能,同时通过地下引水管网将河水引向城中各个区间,用于诸如作坊生产、聚落生活以及苑囿池沼用水等。


    城址东南角瓦窑头大型宫室建筑的发现  该建筑残长186米,系组合式结构,显现“五门”、“五院”、“前朝后寝”的格局,既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雍城城址中区马家庄发现的朝寝建筑外形相似,但结构复杂,又与岐山凤雏村宗庙遗址四合院式的组合相类同。根据文献记载及参阅相关研究,这组建筑由外及里可释为五门、五院。有屏、门房、厢房、前殿、大殿、寝殿、回廊、偏厢房、阶、碑、阙等建筑单元。从所处区域地层堆积及采集建筑板瓦、筒瓦判断,该组遗址应早于马家庄朝寝建筑,而晚于岐山凤雏村西周宗庙建筑遗址的年代,属雍城早期宫室建筑。这一发现初步显现出秦早期传承周制,为寝庙合一模式,后来发展成庙、寝分开且平行,再演变到后来咸阳时期为突出天子之威,朝寝于国都中心,而将宗庙置于南郊的情形。这一发现为探讨秦国城市最高礼制建筑的渊源、传承与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聚落作坊遗址中发现的铜器范模


    此外,依照瓦窑头可能系目前雍城营建最早宫区建筑这一认识,可以推断这里可能为文献所说的“雍太寝”,即“德公元年(前677年),初居雍城大郑宫”所在。  


    城内大型聚落遗存的新发现  经在城址东区考古调查发现,有三处相对集中分布的聚落群,按照等制区分,当包含大型建筑(朝宫)、中型建筑(贵族居室)、小型建筑(国人)等不同类型,尤其小型建筑聚落分布区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半地穴室居室,这种布局关系反映出当时城内所居者当包括秦国国君、秦国贵族和所有阶层的“国人”,以此解读了多年来在雍城城外为什么一直没有发现过“国人”聚落的缘由所在,这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