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鲁国故城是周代鲁国的都城,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都城。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是为“鲁公”。周成王时周公之子伯禽代父就封,在这里建立了都城,自此至鲁顷公亡国止,共历三十四代,建都时间达873年。上世纪70年代,山东省博物馆对鲁国故城进行全面勘查和发掘,揭示了故城的概貌。现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内及其外围地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给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从去年8月开始至今年7月,山东省文物局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该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
首次发现门阙基址
据鲁国故城南东门考古队领队高明奎介绍,此次考古首次发现一处周代门阙的基址,对搞清当时城门结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门阙具有防御和礼仪的性质,是在大门两侧往外突出的墙体建筑。两段阙台的底部宽约30米,残长十几米,因为被现代建筑所压,暂时搞不清阙台的长度。到了明清时期,门道位置变成一条排水沟。
此次考古,工作人员共发掘2000多平方米,其中门址部分就有1000多平方米。可以想象,2500年前,鲁国人由南往北穿过宽近6米的大门门道,继续前行约1000米,就可以来到周公庙宫殿区,南大门和宫殿区因此构成整个鲁故城的中轴线。wwW.LSQn.cn
鲁国故城中轴线的确定对于掌握城区布局具有特殊的意义,根据相关知识和经验,中轴线沿线通常都是最重要的建筑。高明奎介绍,古代文献对鲁国故城周代门阙多有记载,这次考古发掘是考古人员利用文献结合实物材料,研究城门遗址的实例,对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都城城阙制度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不仅弄清了鲁国故城正门的准确位置,而且依据门址结构,以及发掘到的城门瓦等建筑构件,基本弄清了城门结构。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考古人员首次发掘出春秋时期[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列国都城的门阙基址。
在阙台东侧,考古人员还发现东汉至魏晋时期的几处墓葬,部分打破东阙台晚期夯土,这些墓葬均为小型土坑墓,单棺,随葬品有五铢钱、陶罐、铜镜等。
古城墙曾经4次修筑
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对一段城墙进行了横断面的解剖,全面掌握了曲阜古城墙的结构。
曲阜静轩东路北侧,有一段高出地面8米至10米的古代夯土城墙,这就是曲阜人常说的“大豁”。高明奎介绍,此次考古对这段城墙也进行了解剖。结果发现,这段城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