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陈卫平 ·〖当代中国普
张祥平 ·〖社会6公理与
陈卫东
最新热门    
 
陈卫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四个问题〗

时间:2009-9-22 10:06:53  来源:不详
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这种区分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的客观存在为依据的。回顾历史,就哲学而言,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以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为代表的;作为学术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以张岱年的“解析唯物论”为代表的。这两种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主体是不能互换和替代的。区分这样两种形态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在于,使广大的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专家:不仅仅是阐释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把在学术领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区分不是分割,两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是互动的。这种互动不仅仅是思想观点的互相启发和推进,还是互相的支撑和依靠,即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对于学术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引领,而学术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则会极大地巩固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学术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成为学术领域的旗帜。

3、三大环节:变革、融合、制约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了新的理论形态,有着与其在西方不尽相同的面貌,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之所以取得了新形态,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成了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构建贯穿着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三个互相联系的普遍性的环节:变革、融合、制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变革(解构)的过程。没有这样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无法在中国显示其影响,只能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拒斥或同化。这样的变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当然,如何变革传统文化,变革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中是有差别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这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将两者处于自在状态的相通之处予以自觉的融合。一般来说,两者融合的基础是它们具有某种相似性(仿佛是出发点的回归)。二是在对两者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取长补短。通过比较,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各有其特点,但它们各自的特点并不就是各自的长处,因为特点往往既是其所长之处,也是其所短之处。三是两者概念的相互诠释和发明,由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建构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范畴就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