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李翔梧
李翔梧
最新热门    
 
李翔海 ·〖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构〗

时间:2009-12-23 11:47:14  来源:不详
应当说,在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如何切实达成“生生”与“和谐”的有机统一,既避免因为多头并进、各自为阵而陷入无序乃至混乱,又避免因为片面地追求静态的“和谐”而抑制甚或窒息生机与活力,的确是一个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必须加以认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这方面,儒家和而不同、生生和谐的精神品格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儒家思想之精华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和谐社会的建构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就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内在一致性。这种内在的一致性不仅使儒家思想之精华与和谐社会的建构之间具有了稳定的正向联系,从而成为在当代中国建构和谐社会深厚而弘毅的精神动力,而且还可以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借鉴。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正是中华民族现代复兴的伟大事业为作为当代中国之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与作为中国文化主流传统之一的儒家思想走向融合会通提供了现实的实践平台。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这里强调了以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建构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并不是要排拒在一过程中对于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的学习和借鉴。相反,在我们看来,充分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以奠定于中华民族几千来发展历程之中的、在中国近代以来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为内在动力,正为我们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真正保持开放的文化心态、切实不断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之优长奠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中有所主”,才能“学有所得”。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


[1]参见雅斯贝尔斯著,魏楚雄、俞新天译:《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2]参见成中英:《世纪之交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