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共产党改革反腐需要老子。
温家宝总理于今年3月26日在国务院会议上郑重指出:"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反腐不成功,政权的性质就可能改变,就会人亡政息。"胡锦涛总书记则早于2006年就指出:"反腐已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这表明,我党的腐败已严重动摇着她的执政地位,反腐已成为我党当前的首要任务。
反腐救党,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政治体制[注: 政治体制是指政权结构的组织形式及相关法律和制度,简称政体。政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改革是重头戏,因为尚未得到改革的现行政治体制,是我国官场腐败的制度性根源;党的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公务员的道德水准低下,对主仆关系的颠倒认知,是我国官场腐败的思想性根源。而老子所倡导的为官之道则是能帮助我党从思想性根源上反腐的有力思想武器。
那么,老子的的为官之道包含有怎样的内容呢?
1.为官者必须把自己视作人民的仆人。
《道德经》的第三十九章指出:"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道德经》的第四十三章又指出:"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侯王以此自称也。"《道德经》的第三十九章再指出:"是故不欲琭琭如玉,而珞珞如石。"《道德经》的第四十九章还指出:"(对于百姓),圣人皆孩之。"
老子这几段话告诉我们:
⑴为官者不是老百姓的救世主;相反,老百姓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和立身的根基。
⑵为官者不是羞与老百姓为伍的尊贵者,而是像石头那样平凡的人。
⑶为官者不是高居于老百姓之上的主人,而应是老百姓的仆人。
⑷为官者的权位不是天授的,而是民赋的,他们应像呵护婴儿那样爱护老百姓。
这就是老子给为官者的定位,这就是老子提倡的民权之上和权为民赋的思想,这就是老子所提倡的公仆精神。为官者是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还是人民的主人?这是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的价值定位。按老子的观点,凡取前一种定位的,必能裨益人民,也必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凡取后一种定位的,则必定会站到人民的对立面,危害社会危害人民,最终遭到人民的反对和唾弃。
2.为官者应以老百姓的利益为依归。
《道德经》的第四十九章指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治国者不应以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欲望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而应以百姓的意志、百姓的利益作为施政的最高准则。也就是说,老子要求为官者必须以老百姓的利益为依归,想他们之所想,图他们之所图。《道德经》的第四十八章又指出:"取于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是说,有的治国者之所以得到天下人的信任和爱戴,是因为他们只做有利于百姓而不做损害百姓的事情。如果他们反其道而行之,则必然会失去天下人的敬重和信任,并为之所唾弃。
3.为官者应固守清廉。
《道德经》的第四十九章指出:"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然为天下浑其心。"老子要求为官者们必须以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态努力收敛自己的欲望,做到为天下老百姓而保持一颗清纯洁净的心。
4.为官者应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道德经》的第四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