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人物介绍 >> 世界人物 >> 历史名人正文
马克思《资本论》唯一提
还原中国第一性学家:曾
历数中国历史上最没正形
影响中国3000年娼妓业历
中国唯一一位当了三次“
张学良家族在召唤 中国
章含之与中国的三个风云
纺织女工成为中国副总理
台儿庄战场上的中国军队
中国最强势富豪荣智健:
最新热门    
 
中国士大夫的沉沦:“陈伯达现象”再思考

时间:2009-4-17 22:59:45  来源:文摘报
此十分反感。这种“轧苗头”、摸行情的作风,宛如政治投机商。“理论家”的“理论”变成“随行就市”,变成墙头草。有时为了抢风头,连夜急就章,以求得“头功”,可谓“闻风而动”,可谓随机应变“胜如神”。

1959年8月,陈伯达上庐山出席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他最初摸到的毛泽东的动向是纠“左”,因此他对彭德怀的信极为赞赏,曾当众说:“彭老总,你的信写得很好,我们都支持你。”可是,毛泽东突然由纠“左”转为“反右倾”,狠批彭德怀,陈伯达赶紧随机应变,摸新的“行情”。陈伯达抓住毛泽东这一重要思想动态,日夜赶写“论证”的“文章”,题目也是来自毛泽东在1959年9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讲话,即《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还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陈伯达急呈毛泽东。此文果然以中央名义加了按语,作为党内文件印发。不久,陈伯达加以修改、补充,在1959年第22期《红旗》上,以《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为题公开发表。由此,陈伯达不仅躲过一场政治危机,而且成了“反彭英雄”。

二、系统总结,即把毛泽东在各种会议、各种场合零散的讲话,加以系统化、条理化,写成文章。“理论家”所做的是归纳工作,他笔中灌注的思维不是他自己的。进入“文革”后,毛泽东几乎不写文章,只是发布简短的“最高指示”,“秀才”们则写成社论或文章。

三、演绎诠释,根据领导的某一观点、某一“最新指示”,加以扩大,加以推理,加以说明,加以解释,变成一篇社论、一篇文章。在“文革”中,每逢发表一项“最新指示”,在陈伯达的主持下,总要演化成一篇社论。有一次,陈伯达在跟笔者聊天时,无意中说了这么一句:“我的本事就是把主席的一句话,谈成一篇《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家”丧失了自己的灵魂,一味“紧跟”,文章充满八股味,就连毛泽东也发觉了这一点。在延安作《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时,毛泽东曾举陈伯达为例,说陈的文章现在不如过去生动活泼了。后来,陈伯达在为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作文字修润工作时,请求毛泽东删去这段话。

在对“文革”进行冷静剖析之际,应当对“陈伯达现象”予以曝光,并彻底铲除。

“文革”作为一场大灾难已经过去,然而“文革”留给人们的反思是无穷尽的。“陈伯达现象”便是值得探索的反思课题之一。

通观陈伯达85个春秋的人生之旅,可以发现,理论一旦被奴性和媚骨所玷污,只能成为换取官阶的贡品,从此与真理无缘。“陈伯达现象”之所以成为一种“现象”,则是因为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张春桥、姚文元、王力、关锋、戚本禹等“秀才”身上。

陈伯达在理论研究中,最初是独立存在的

陈伯达号称“理论家”、“中共中央一支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