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若梅

民国第一影星胡蝶
● 她是民国第一影星胡蝶的女儿
● 她是李宗仁将军最后一任妻子
● 她是北京广济寺“妙惠居士”
1 她叫胡若梅
上海“百乐门”度童年
胡友松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百乐门”,参加给前方战士募捐的活动,母亲在台上表演,她提着小篮子在场里来回走动。她有漂亮衣服,能坐高级轿车,但是她却没有自己的家。她从小就住在酒店包房里。
“听说了,老人是在德州金山寺圆寂的。”采访过胡友松的记者杨东晓说。11月25日,在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胡友松去世。
胡友松老人的家,在北京东郊的一栋居民楼里。这里挂满了她各个时期的照片。而当年让李宗仁一见倾心的那一幅,就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胡友松每隔几个星期就照几张艺术照,老人很在意她的母亲胡蝶遗传给她的相貌。
“她会露出半张脸,然后问你是不是很像她母亲胡蝶。”采访过胡友松的记者杨东晓说,在她的台案上,一些平时不轻易能见到的影片光碟被整齐摆放:胡蝶的《姊妹花》、周璇的《夜店》、赵丹和秦怡的《遥远的爱》、阮玲玉的《十万苍生》等。
胡友松的母亲胡蝶,1908年生于上海。16岁考入中华电影学校,从此步入影坛,并很快就在中国影坛走红。成为民国三四十年代的第一电影明星,一度被观众评为“电影皇后”。
1939年,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后的第二年,胡友松在上海出生。
从胡友松懂事起,她只知道自己叫胡若梅,这个民国色彩很浓的名字是母亲胡蝶起的,但她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
中国电影博物馆的研究者刘澍为了筹划胡友松的口述自传,曾多次与胡友松见面。他介绍,对于童年,胡友松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百乐门”,参加给前方战士募捐的活动。她母亲与朋友们在台上表演,她提着小篮在场里来回走动,每当观众投进来钱,她就点头微笑说谢谢。这一段,是胡友松印象里最快乐的一段美妙时光。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小若梅因患湿疹(俗名黄疱疹)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