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警察亲历的南京大屠杀
邱超老人已经91岁高龄,但却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老人说,他保持长寿的秘诀就是一个字“走”。每天,邱超都会步行到南京的名胜或者博物馆游览一番。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从没有去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老人说,在那个年代,他见证了、经历了太多的悲喜。去了,他的心会痛。
昨天记者和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以及南京民间抗战纪念馆馆长吴先斌先生一起来到邱超的家中,老人终于打开了尘封的记忆,说出了他所见证的有关南京的悲怆历史。
派出所警察参加南京保卫战
邱超出生于江苏宿迁的一个农民家中。1934年,小学毕业的邱超考上了南京警士训练所。进行了为时半年的训练,从警校毕业后,邱超被分在夫子庙附近的鹫峰寺派出所工作。
1937年10月,日军的铁蹄逼近南京。12月初南京保卫战打响,邱超跟随警察部队增援光华门。12月12日早晨,有消息传来,守城部队要北撤,邱超就跟着部队从光华门一带往下关方向行进。
当晚,邱超跟着部队走到清凉山,他放眼一看,整条大马路都被要往下关撤退的守城士兵占满了。但是当汹涌的人潮要往挹江门外进发时,挹江门的城门却关上了一半,“不许撤,继续死守!死守三个月!”原来,36师的督战队反对撤退,他们和欲撤退的部队发生内讧,双方冲突中还打伤了自己人。部队陷入一片混乱。邱超赶紧往清凉山上跑。
逃入芬兰领事馆
当翻过清凉山,邱超已经跑得精疲力竭,就在他彷徨和绝望的时候,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建筑,大门上插着一面旗帜,在月光的映照下,旗帜上影影绰绰地画着一个“十”字。“是红十字会吧?”邱超心里一阵惊喜,赶紧跑过去敲门求救。
大门“吱嘎”一声开了,开门的是两个男子,“你不是邱超吗?”邱超一听,愣住了,原来开门的竟然是他的两个友人,到现在邱超还记得他们的名字,一个叫李俊杰,另一个叫陆纪先。之后邱超才知道,自己进的不是红十字会,而是芬兰领事馆。此时在领事馆里避难的有二十多位难民。
12月13日,南京沦陷。至今,邱超还记得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尸体……
发放良民证同胞相助
到快过农历年的时候,日军在难民区设点,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