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电影《赤壁》现硬伤 三
组图:江青在电影中的时
男篮孙悦与名模的美丽爱
“红色电影”中的女特务
八处大改:电影《梅兰芳
与赵丹讨论电影 周恩来
黑泽明:真想抄椅子砸电
电影广告
电影广告
文革后600部电影的解冻
最新热门    
 
电影《农奴》背后的西藏记忆

时间:2009-4-18 15:42:24  来源:中国网
,黄宗江在西藏看一个叫《强巴的生活》的活报剧,它由当地藏族群众自己演出。戏虽然有点粗糙,却非常朴素感人。台上在演戏,台下许多观众都哭了。黄宗江从这个戏里得到启发,也汲取了力量,他决心把已经酝酿了许久的剧本写出来。

回到北京后,黄宗江开始构思剧本,但苦于找不到令人震撼的细节。有一天,他突然看到报纸上有条消息:一个农奴被农奴主砍伤了,解放军立刻用飞机送他到北京抢救。黄宗江被深深地感动了,直觉告诉他这是个好素材,他立即去医院采访。采访过程中,这个觉醒的农奴激动地说了一句话:“我现在的手是人的手,现在的脚是人的脚了!”开始黄宗江并不明白,后来才知道这个农奴入院后,护士细心地把他的手脚洗得干干净净,这在他是生平第一次。黄宗江震撼了,在农奴制下,农奴连自己的手和脚都不是自己的,只有解放了,农奴的手脚才成了自己的手脚。《农奴》就要表达这种变化,旧社会使农奴成了哑巴,新社会让农奴开口说话。

基本线索定下来后,黄宗江前后共写了五稿,光是剧本名字就有《装哑巴传》、《强巴的遭遇》、《铁匠与哑巴》等三四个。最后,才定名为《农奴》。应该说,黄宗江创作的文学剧本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一个坚实而出色的基础。对话少,文学性强,银幕感强,充分体现了电影的艺术特性。

1962年,时任八一厂厂长陈播正在为筹拍国庆15周年献礼片的事而寝食不安,当他看到《农奴》电影剧本后,大喜过望,赶紧找来因为拍摄《回民支队》而出名的青年导演李俊。陈播高兴地说:“你拍过纪录片《康藏公路》,对西藏比较熟悉。我们商量决定这个片子由你来拍吧,争取成为国庆15周年献礼片。”李俊也被黄宗江的剧本感动了,产生了创作冲动。李俊和黄宗江多次交流想法,最后他们定下《农奴》的影片基调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也就是尽量不让强巴说话,嘴越堵得紧,就越能凸现强巴的性格,说话分量就越重,也越具有震撼力。

李俊导演对将来的影片有了总体感受和把握后,就着手物色摄制组主创人员。李俊选择了韦林玉担任摄影,在拍摄《康藏公路》的时候两人合作就非常愉快,而且韦林玉镜头感极强,有一股拼劲。美工则选定了寇洪烈,李俊觉着寇洪烈不但业务过硬,而且聪明、工作投入,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合作伙伴。各路人马配备齐整后,1963年2月,《农奴》摄制组正式成立。

由于《农奴》是国庆献礼片,厂里从物质上也给予大力支持,胶卷可以使用当时最先进的东德艾柯发彩色胶卷。但是摄影韦林玉提出采用黑白胶卷,他认为黑白胶卷最能够展示出凝重的基调,而且黑白片有一种历史沉重感。李俊导演经过深思也同意用黑白胶卷,因为他对于平叛之前的西藏有很深的感触,那时的西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社会,农奴的生活的确是黑色的,农奴的心情也是压抑沉重的,在哑巴的世界里,黑白更符合主人公强巴的个性。李俊导演支持韦林玉的选择,决定要在黑白世界里实现一种美的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