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名宦祠:新密县衙的人文画廊(图)

时间:2009-9-19 11:38:20  来源:大河报
五代末期,密县遍地是茂密的森林和荆棘,狼虫虎豹等野兽很多,农畜、人等时有被害。县城南不远的村庄住着一户人家,儿子王小和母亲杨氏相依为命,终日以打柴为生。一天王小吃过早饭,扛着扁担绳索,拿着斧头,告别母亲,往山上打柴去了。不到半天,王小便砍了满满一担柴火准备回家。这时王小感到又饥又累,就想躺在石头上休息一会儿。他刚躺下,便听到林中一声吼叫,接着阵风骤起,树叶哗哗作响,王小感觉不对头,猛起身挑起柴火就走。忽见一只猛虎从林中直朝自己奔来,王小拿起砍柴的斧头与老虎搏斗。几番争执后,王小终因体力不支,被老虎吃掉了。

    此时,天已过午,王母杨氏不见儿子回来,非常着急,便到村头呼叫。眼看日已偏西,仍不见儿子的踪影,王氏来到山中,发现了儿子的白骨。

    王小家境贫寒,早年丧父,母亲已过古稀,无兄弟姐妹,独自一人养活老母,虽然生活贫穷,可也悠闲自在。这下王小被老虎吃了,撇下年迈的母亲孤苦一人。杨氏一夜没睡,她在想如何为儿子申冤。人说索长官爱民如子,清如水,明如镜,杨氏决定到县衙告状。第二天一早,她带上儿子的尸骨,到县衙告状去了。这天,杨氏冒着刺骨的寒风,踉踉跄跄来到县衙门口,击鼓喊冤。索长官听到有人击鼓喊冤,便立即升堂。长官问:“堂下跪何人?”杨氏答:“城南五里杨氏。”“你有何冤?”杨氏答:“昨日我儿王小外出打柴,不幸被恶虎吃掉,留下我年迈之人,无依无靠,无法度日,望索大人捉拿恶虎,为我儿申冤,为民除害。”说罢,杨氏将儿子的尸骨呈于堂上,号啕大哭。

    实际上,故事到这里,基本是让人相信的,很可能是历史真实,作为平民百姓,以这种方式发泄自己的心情,为儿子求得一个公平,在情在理,但接下来便多了些传奇色彩。索长官看到的王小骨架,大吃一惊,状告老虎的案件还是第一次遇到,该咋办呢?如不管,杨氏的冤情咋平?思索片刻,他忽然想起,百兽归山神管,何不求山神相助?于是,命衙役速去东南岗山神庙与山神商量,将犯虎缉拿归案,并说山神如不肯答应,将铲平庙宇与神位。

    结果是,衙役征得了山神同意,把虎捉拿归案。故事发展到此,索长官将老虎打死,为杨氏报了仇,那也算不得稀奇。故事的后半部分颇具人情味儿,捉拿到老虎后,索长官征得杨氏同意后,判老虎扶养杨氏。

    但作为颇有民本思想的县官,索长官事事都从百姓方面着想,他考虑到老虎是人皆惧怕的百兽之王,与百姓同住显然是不合适的,于是另找了一处僻静的地方,也就是现在新密西关菜园沟口东岭土岩上的一个窑洞,让老虎在此养活王母。此后,老虎每天衔一小兽让王母吃,时间长了,王母将老虎当亲儿子看待,老虎经常卧在王母跟前戏耍,晚上为王母守门,相互之间非常和谐融洽。

    直到王母死后,老虎才悲伤地离境。人们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将那个窑洞称为老虎养娘垌,称湾子河审虎处为断虎岩,湾子河也因此而出名。索长官死后,就埋在老虎养娘垌对面的土岭上。现有坟址高约5米、宽约5米、长约10米,墓前有清嘉庆十七年知县景纶为索长官立的石碑,石碑现存于湾子河村龙王庙内,坟上只剩碑座。碑文如下:

    余以辛未秋始来治密,阅县志西南三里许,有五代索长官墓,越明年展拜其地,墓旁卧残碑剂苔洗藓,俨然当年献虎像,断仆久矣,雨淋日炙,樵牧磨磷是虞乃议移于城内西北隅之长官祠,俾工龛植而嵌于壁,焉第碑徙而墓无志,则后莫辨认爱就其址树石表之,若长官事躜具载志乘兹不录也,因作七律一章以继感。

    新密人民为永久纪念爱民如子的索县令,为其建祠庙,并请入名宦祠,荣享祀典。

    据《密县志·山水志》记载:索长官死后,葬于老城西南菜园沟口,即投牒处,古碑有遗像,清嘉庆十九年,知县景纶移嵌城内西北隅(百子殿西)长官祠中,并作《移索长官墓碑序》。另据《密县志·建置志》记载:索长官庙有二处,一个在县西北隅,宋景二年(公元1035年)建,有梁佐庙碑;另一个在菜园沟河上,名“断虎祠”,相传为虎衔牒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