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广东恢复600多年历史的
历史深处打捞文化记忆 
男不圆月女不祭灶:各地
最新热门    
 
中秋万象入吾眸(图)

时间:2009-9-23 10:29:24  来源:西安晚报
p; 罗大经《鹤林玉露》中有其《使金》诗一首:

    鼎湖龙驭去无踪,三遣行人意则同。

    凶礼强更为吉礼,裔风终未变华风。

    设令耳预笙镛末,只愿身糜鼎镬中。

    已办滞留期得请,不辞筑馆汴江东。

    这大约写的就是那次抗宴罢乐之事。京镗作为一介弱国的使臣,面对强势一方故意的、盛气凌人的侮辱、挑衅,做到了有理有节、不辱使命。“只愿身糜鼎镬中”深刻有力地表达了他正气凛然、不怕牺牲的民族气节。可谓铿锵有力,令人肃然起敬。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圆圆的月亮好像也可比拟成鼎,比喻成镬。虽然鼎在古代曾经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有过非常辉煌的过去,但毕竟鼎镬最实用的功能是蒸煮烹调。尤其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历史上一些忠贞不屈之士就是被残忍的统治者投入到鼎镬之中粉身碎骨的,如秦末汉初的郦食其,明朝初年的铁铉等,死得非常惨烈。可京镗竟“只愿身糜鼎镬中”,该是多么让人震撼!

    月亮是那么圣洁美好的地方。一些人之所以渴望能到上面去与嫦娥、吴刚做伴,大都寄托着长生不老的幻想。例如,稍早于京镗的南宋著名词人张抡在《醉落魄·一斛珠》中就表达了这个意思,“何时赐我长生诀。飞入蟾宫,折桂饵丹雪”。多么浪漫!这确实与京镗希望糜身鼎镬的惨不忍睹距离太远。可再想想,如果当年京镗真的舍生取义,在鼎镬中化为一缕青烟,升腾到“瑶台宝鉴”中,不也会更增加月亮的魅力吗?

    也许,糜身鼎镬的事在今后不会再有了,但这样视鼎镬如等闲的正气凛然精神却是什么时候都不能没有的。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