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以貌取人 话说子羽 (图)

时间:2009-9-28 19:17:58  来源:新民晚报
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名字是很古怪的,其实那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姓名,要到秦汉时期才逐渐定型。上古时代的所谓“百姓”,实际上是指贵族,因为那时的老百姓恰恰是没有姓的。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指名叫“丁”的那个厨师;“轮扁斫轮”中的轮扁,则是指名叫“扁”的那个木匠,如此等等。不明白这一点,有的时候就常常会闹笑话,比如孟姜女,有一个电视剧把她说成是孟员外的女儿,实在是荒唐至极。因为“孟”只是女性的排行,“姜”才是她的姓。所谓“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女儿。    

    关于子羽的长相,历史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史记》说他“状貌甚恶”,而《孔子家语》却说他“有君子之容”。如果我们用孔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句话作为结论,按照逻辑推理,那么,子羽要么是貌恶行善,要么是貌善行恶。我认为在这桩历史公案中,《史记》应该是对的。因为史实证明,子羽是一位行善之人。连《孔子家语》中也有关于他的善行记录:“其为人,公正无私以取与去就,以诺为名。”所以说,子羽是一位丑男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孔子初见子羽,就因他长得丑,而不想收他为徒:“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史记》)看来圣人有时也不能免俗,那就怪不得现在招聘单位的那些“俗人”们,眼睛只在美男美女身上打转了。区别在于圣人能够自我反省,而俗人只会执迷不悟。面对孔子的轻视,子羽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刺激了他更加努力修行,最后终于成为一位大贤者。于是我又想到招聘会上那些因为长相而遭到不公正待遇的青年男女们,能够学学子羽该有多好。当子羽修成正果,离开孔子下江南的时候,追随他的学生已经多达三百人。史书记载,子羽的行为特点是“公且方”。也就是一切都出于公心。比如说,他没有公事就绝不登上级领导之门,不向权贵者套近乎。方,就是方正、正直。无私必正,无私必直,这恐怕也是一条规律。你为人正直坦荡,不谄媚权贵,反而赢得了权贵们的尊重。子羽在诸侯中的名气也变得越来越大。后来,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游做了武城县的县令,武城是子羽的故乡。有一次孔子问子游,武城县有贤者吗?子游回答说:有啊,澹台灭明就是。他“行不由径”,意思是从不走歪门邪道。于是孔子发出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叹。    

    关于子羽,还有一则神话传说。有次子羽乘船渡黄河,身上带着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行至中途,突然河中窜出两条蛟龙,气势汹汹地夹住了子羽的小船。子羽左手护着宝玉,右手挥剑与蛟龙搏斗。不久就把蛟龙杀死了。等到上岸之时,子羽“投璧于河”,大概是要向河伯表示杀龙的歉意和赔偿。但是河伯不接受,多次跃出河面把宝玉送还。于是子羽便“毁璧而去”。对于神话我们当然是姑妄听之、不必相信的。但是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勇”、“礼”、“信”,以及那种大名士的气势和派头,可能正是子羽身上所具备的特点。    

    说句题外话,对于神话,我们既要抛弃它的荒唐外衣,又要吸收它的合理内涵。比如羿射九日,当然是荒唐的。但是里面反映出来的仇视太阳的心理,正好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长达数千年的迁移过程中曾经经历了严酷的干旱。我们不也是冬天爱太阳,夏天恨太阳的吗?又如传说李白捉月而死,或者乘鳖而去。当然也是荒唐的。但是为什么不说杜甫呢?因为这种浪漫的死法正和李白的浪漫性格相一致。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