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明代著名清官海瑞与潮州
明代的反动“行为艺术家
亮宝楼风烛残年空陈迹 
方峪:齐长城下的明代古
康熙评论明代君臣:文官
明代狮子戏球白玉摆件
明代道教石像清代被封城
单世联:明代皇权对海外
探秘“金三角”山地民族
京郊大山深处有支“守陵
最新热门    
 
探秘明代末期最著名的私家园林北大勺园(图)

时间:2010-1-29 14:44:47  来源:环球网

 

亭榭

 

    勺园真在“风波里”

    米万钟营建勺园之时,已是明末。明末姚希孟所著《循沧集》一书记载,在勺园建成仅仅6年之后的1620年,这里已是“荒落殊甚”。洪业曾据此认为,勺园的败落可能和米万钟离京赴浙江任职有关。但沈乃文查考资料发现,在此之后,米万钟曾数次往返于京城和外地,直到1627年,他仍在勺园居住。

    沈乃文据此认为,勺园的衰落不完全是园主离京的原因,而且大约成书于米万钟去世前后的《帝京景物略》(米万钟约逝世于1631年)对于勺园的描写中仍有“桥上望园,一方皆水”和“堂楼亭榭,数可八九”的记载。

    然而康熙十年(1671年),王崇简所作的《米友石先生诗序》中写到当时的勺园,已是“残陇荒陂,烟横草蔓……枯塘颓径,蛇盘狸穴”,称之为“四十年来沧桑生死之变”。沈乃文认为这种所谓的“沧桑生死之变”即是明末清初李自成农民军在山海关败归后在海淀一带的劫掠,而这时,历经战乱的米家人已经不可能住进成为废墟的勺园。

    沈乃文推测,至少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米万钟之孙米汉雯去世之前,勺园已经被圈入皇家园囿的禁区(其西侧便是主要在原清华园基础上建立的畅春园),被康熙皇帝赐予了郑亲王积哈纳,并亲自为之题名为“弘雅园”。乾隆四十九年(1784),郑亲王去世后,弘雅园被收归内务府,后被作为官员往来圆明园上朝时的休憩之地(集贤院)。

 



    勺园宾馆西北角的入校机动车通道,这里堪称北大的“要冲”。

 

    首队英国使团在京馆驿

    杨虎博士查考相关资料发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首次派出的马嘎尔尼使团访问北京期间,正是居住于弘雅园中。对此,当年英国使团成员的回忆录中有许多详细的记载。

    英国使团秘书斯当东就有“记自海淀至弘雅园”的一段文字说:“海淀与圆明园之间,有别墅一所,盖备以居大使及使团人员者。墙内地在十二英亩以上,中为园,园径蜿蜒,小溪环一岛,小林种杂树,间有青草地,高下不齐,顽石乱堆。屋舍则堂厢环对,各为庭院。房室皆清雅不陋。……皇帝居邻院(指圆明园)时,此地为外国使臣或远省大官吏来京者寓居之所。然不用者久矣,且亟待修理也。” 

    马嘎尔尼本人日记所描写的弘雅园,也大略如此。杨虎说,从这种记载可以看出,勺园的旧貌仍然依稀可辨,但改为弘雅园后,园中“堂厢环对,各为庭院”的布局和勺园已经大不相同。

    马嘎尔尼使华是中国历史上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可惜英方通商的要求为乾隆皇帝所拒绝,对于英方的贡品,他也并不为意,只是对使节团中那位蓝眼黄发的小洋人儿(斯通)颇感兴趣,放在龙膝上抚摩、惊诧了一番。但历史的乖谬之处在于,四十多年后,正是这位斯通成了极力主张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人物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