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我国考古学家试图为205
亚洲国家年俗:韩国人祭
亚洲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
最新热门    
 
亚洲书库:从北京到东京(图)

时间:2010-4-15 11:14: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p;  莫理循并没有垄断这些精神财富,他十分欢迎中国的知识分子到“亚洲书库”来阅读,也接纳欧美学者来此从事东方研究。一些外国来访者受益匪浅,归国后在媒体上大力推介该书库,使莫理循及其“亚洲书库”名扬海外。

 
    磨难中保存至今

     1916年6月,袁世凯在唾骂声中死去,莫理循又先后效力于大总统黎元洪、冯国璋和总理段祺瑞。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于是想返回英国治病,但“亚洲书库”却令他割舍不下。经过一番考虑,莫理循决定将“亚洲书库”出让,表示愿意将书库卖给中国政府、学术团体或个人。但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安,忙于争权夺势的北洋政府里根本无人关心和重视文化事业,而有识之士又苦于囊中羞涩,无力购买。消息传到美国,各名牌大学深知“亚洲书库”的价值,纷纷联系收购。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表现得最为积极,争相报价,加州大学的报价高达3.5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然而,莫理循最大的愿望是将书库留在中国,最低限度也要留在亚洲,于是他在出让“中国书库”时提出了3个条件:藏书必须永久保存;图书馆需用“莫理循文库”名义;为学者阅读提供方便。最终,“亚洲书库”被当时日本三菱财阀岩崎小弥太以3.5万英镑的高价收购。岩崎的父亲素来珍爱东方文化,特别钟情于中国史籍,曾高价收购过中国旧藏珍籍,他以中国宋、元图书为主建立的“静嘉堂文库”,藏书达25万册。

    “中国书库”的藏书从北京由铁路运往天津大沽,从大沽装上“高砂丸”号邮船,1918年9月运抵日本横滨。但是,藏书刚刚搬到日本就遭遇了一场灾难。1918年9月,暴风雨袭击了日本深川,临时存放图书的位于深川的岩崎别墅遭到水淹,大部分图书被海水浸泡。岩崎召集各路专家进行紧急抢救,经过洗涤、干燥、改装等多道工序,大部分图书得以复原,但仍然有一部分图书无法修复,只能丢弃。

    巨大的损失令岩崎痛心不已,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又对书库进行了补充,先后购进涉及中国、日本、中亚、波斯、印度以及南洋诸国的图书近5万册,还从日本记者渡边哲信手里征集到清末民初在北京发行的全套《顺天时报》等史料。这样,“亚洲书库”不仅补上了损失的图书数量,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各种图书资料3.1万余件。鉴于书库规模迅速扩大,超出了“亚洲书库”原有的内容,岩崎决定将书库改名为“东洋文库”。

     1922年,岩崎在东京建成了一座新的“东洋文库馆”,并组织专家对文库进行了系统整理。当浩大的整理工程进行之时,1923年,关东地区发生了8.2级大地震,东京市区几乎被夷为平地。令人称奇的是,东洋文库馆未遭严重毁损,书籍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如今,这些图书依然被保存着,成为学者们研究中国和亚洲历史的重要资料。

    摘自《环球时报》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