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关于赵匡胤
关于明朝朱棣年间的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关于郑和下西洋 
关于黄宗羲....
关于陈独秀的一生详细介
关于爱新觉罗溥仪!
关于晏婴的名言及故事 
关于张骞
关于诸葛亮! 
最新热门    
 
关于深化中国古代都城考古研究的探索(图)

时间:2010-5-12 11:49:21  来源:光明日报
由于中国古代都城、都邑是作为政治性物化载体而存在的,因此古代都城研究中涉及的“大城”(或称“外城”、“郭城”)与“小城”(或称“内城”、“宫城”)、“郭城”、“内城”与“宫城”问题,“聚”、“邑”、“都”等问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政治”的集中体现,这些不同“类型”的古代“社会单元”,应该是不同社会形态的产物。就中国古代都城来看,一般来说,“单城制”的“城”的出现与“邦国”社会形态是一致的,“双城制”的“郭城”与“宫城”的出现与“王国”社会形态是一致的,“三城制”的“郭城”、“内城”与“宫城”的出现与“帝国”社会形态是一致的。当然,作为考古学研究的物质载体,物质文化与社会政治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着“时间差”,即物质文化变化一般滞后于社会政治变化。如战国秦汉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从“王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的重大变化时期,但是秦汉帝国都城中的秦咸阳城、汉长安城等还保留着“王国”时代的“双城制”都城形制,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表明,从“双城制”变为“三城制”始于北魏洛阳城。

    古代都城作为国家政治统治中心,国家形态改变了,在都城布局形制上必然会有明显的物质文化反映,除了“单城制”、“双城制”与“三城制”外,其重要的“先期”反映,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宫殿与宗庙的布局形制变化上。从“野蛮”到“文明”,从“原始社会”到“国家”出现,从“邦国”、“王国”到“帝国”,它们集中体现在“血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的发展变化方面。“地缘政治”出现与“文明起源与形成”、“国家出现”可能是同步的,“地缘政治”与“血缘政治”从“邦国”、“王国”到“帝国”时代是始终“共存”的两支主要社会“政治势力”,但是二者之间的历史发展变化说明,“地缘政治”与“血缘政治”相比较,前者越来越强,后者越来越弱。宫殿与宗庙在古代都城中的布局形制变化,可以再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宫殿”与“宗庙”在都城布局上处于“并列”、“共存”于“宫城”之中,应是“王国”时代的重要标示。当“宫殿”与“宗庙”不再是二者“并列”于“宫城”之中,而是“宫殿”中的“大朝正殿”在宫城之中处于“居中”、“居前”、“居高”的时候,“宗庙”被“移出”宫城之外(或都城之外),这时的“国家”已经是“皇权”(战国时代晚期的个别“王权”)至上的时代,也就是标示着“王国”时代结束、帝国时代到来。

 



    偃师二里头宫城遗址复原图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