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孔子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
邓小平:“你陈锡联能打
游泰山始知从善如登(图
清贫皆因养男宠?郑板桥
张飞是个美男书法家?(图
瓦当,或许是个重要的证
杜甫伯父杜并是个血性男
施密特:邓小平是个天才
《妖眼看西游·天际远雷
陈毅之子称父亲是个悲剧
最新热门    
 
泰山是个大天坛(图)

时间:2010-5-15 12:14:12  来源:齐鲁晚报
山上除地,报大地之功,就叫“禅”。凡是所谓“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积土为坛意味着增泰山之高以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到泰山附近的小山丘上堆积泥土,来增加地的广厚以祭祀地神,报答厚土的功绩。这就是封禅,中国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最高国家祭祀大典。其实,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和迷信造就的特异现象。

    我们的先民在大自然面前非常渺小,他们渴望得到神的力量。于是,他们在选择最接近上天的地方举行祭祀仪式,表达他们的心愿。谁来主持这个表达呢?当然是他们的领袖。这个在泰山上主持祭祀的人获得了一种特权,只有他能联系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封禅使政治领袖成为唯一能够沟通人与天的人,他作为“受命于天”的身份和世俗世界臣民领袖的身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类似这种有特权的人,世界很多民族也有,可是他们的权利有其他力量约束,至少神权可以限制王权,当然后来还出现了“法”等其他的力量来约束和监督皇权,中国却没有。泰山封禅非但没有限制反而强化了这种最高权力。


     2.以秦始皇封禅为例

    秦始皇统一天下不久就到泰山封禅了。封禅前他先找来齐鲁两地的博士、儒生开了一个“专家咨询会”。封禅对于秦始皇来说有两个问题,一是合理性,二是合法性。合理性是他封禅的资格。秦始皇深知被征服的六国不服,他统治的资本还不够。他需要向世人打出奉天承运的旗号,强化他统治天下的合理性。封禅的规范是合法性问题。所以秦始皇向当地博士儒生虚心求教。此刻,秦始皇多么希望这些博学之人为他提供一个高规格的封禅礼仪方案,热热闹闹、排排场场地让上面的天父和下面的子民都接受他这个千古一帝。可是,这些话他自己不能说。偏偏这帮书生又不识趣。秦始皇只好按照自己的想法封泰山,又担心礼数不符被人怀疑封禅的合法性,因此封禅仪式过程秘而不宣。

    表面来看,秦始皇的封禅,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帝国的诞生与泰山成为江山一统的象征联系了起来。其背后是:皇权求助于神权——神权使皇权得以强化。为什么说秦始皇就是要通过神权来巩固他的绝对权力?他是以统一后天下共主的身份来到泰山,来到天神面前他获得了受命于天的资格。也就是说,统一六国后他只是扩大了的秦帝国的王。随着泰山封禅仪式的完成,他实现了一个华美的转身,摇身一变,成了上天赋予权力的合法统治者。

     3.皇权借助于神权,神权强化了皇权

    泰山是帝王的舞台,封禅在封建中国的政治系统中既是正统地位的标志,还是昌平盛世的标志,是四海宾服的标志,是丰功伟业的标志。泰山给历代帝王增添了神秘的权威;封禅告祭又把泰山抬到了无比神圣的高度。后来,封禅成了一种中国皇权的象征。在封建中国借祭祀天地完成对皇帝的崇拜,也就是借机实现对皇帝至高无上权力的崇拜。慢慢地,泰山封禅就不断强化这种皇权意识形态。所以,研究封禅很大程度上是研究中国封建文化意识形态里面一些深层的东西。泰山封禅生产这种权力关系,更能再现这种权力关系。

    泰山独尊:政统和道统的结合

     1.汉武帝的创造

    封禅在古代中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礼仪形式。在这个完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汉武帝。汉武帝不满足于自己御驾亲征、开疆拓土的旷世武功,他还要塑造自己制礼作乐的形象。在泰山封禅问题上,他要有自己的文化创造。战国百家争鸣以来,中国有很多不同的学说,后来他和董仲舒最后选择了儒家文化,即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的封禅同样借助于儒学。

    对于封禅资格问题,汉武帝重新明确了封禅泰山的三个条件。更重要的是他用儒家学说对以往的封禅仪式进行了装饰性的发挥。他封禅用的什么巡狩、明堂、社稷等都来自儒家文献。汉武帝用了这些东西装饰了他的封禅。这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心理上逐渐征服了中国的儒家知识分子。这次封禅是儒家意识形态对政治的渗透,更是政治对儒家学说的利用。汉武帝以既符合正统,又符合道统的自制礼仪开创了汉家封禅。或者说,汉武帝封禅是封禅礼仪儒家化的开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