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组建新中国空军 刘亚楼
苏轼与沈括之间发生过哪
苏轼与苏、李诗的辨伪(
苏轼与沈括之间发生过哪
建国前我军军衔:曾两次
苏轼与沈括之间发生过哪
苏轼母:汝能为滂 我顾不
毛泽东出国访问仅两次:
苏轼与沈括之间发生过哪
新中国两次海上阅兵 57
最新热门    
 
苏轼两次来济留下三处书画墨迹(图)

时间:2010-6-1 12:06:06  来源:济南时报
>

 

图四: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局部)

 

    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月,苏辙结束了自己在济南三年多的宦居生活,离开济南赴京,等候吏部铨叙。两个多月后,他的兄长苏轼也来到了济南,并在济南度过了一个多月的客居时光。

    首次来济,与亲友欢聚畅游一月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在才俊辈出的宋代文坛上于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旷世文豪和艺术天才。

    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任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知州已满两年的苏轼接到了改知徐州的任命,离开密州,赶赴徐州。熙宁十年正月底,经潍州、青州,苏轼第一次到了济南。

    当时苏轼的好友李常(字公择,为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的舅父)正在齐州知州任上,并赋诗相迎,苏轼亦为之作《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相和。其时,苏辙的三子苏迟、苏适、苏元亦皆在济南。亲友相聚,苏轼自然十分高兴。在李常的挽留下,苏轼此次在济南前后盘桓了一个多月。

    在此期间,他曾与李常策马畅游龙山,欣然写下了《答李公择》一诗:“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断肠声。”苏轼还在李常、几道等人的陪同下游览了槛泉(即今之趵突泉),观赏了槛泉旁的梅花,并“写枯木一枝于槛泉亭之壁”(见《济南金石志》卷四),刘诏曾将其模勒于石。

    当年二月初一这天,苏轼行经位于王舍人庄的张掞故宅,并手书“读书堂”三字。不久后,当地人即据苏轼手书刻石为碑。该碑高四尺五寸,宽一尺九寸,字径一尺二寸,至元太宗七年(1235)元好问游济南时尚存。元好问在当时所作的《济南行记》中曾有语云:“绣江留五日而还,道出王舍人庄,道南有仁宗时侍从龙图张侍郎‘读书堂’三字,东坡所书,并范纯粹律诗……”后来,该碑不知何故被埋入地下。明万历初年,村民在修房挖宅基的时候复将其挖出,后被运往城内的历城县学文庙,作为镇庙之宝立于县庠桥门外,以激励后世学子读书精进。该碑在1956年文物普查时尚存。可到了上世纪60年代,该碑被移进文庙大成殿内后不久却不知去向,现仅有拓片存世。

    此次苏轼在济南并未能见到分别已达七年之久的胞弟苏辙,因为苏辙已于此前的十月返京铨叙,这不能不说是济南人文史上的一大憾事。一直到熙宁十年二月底,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才得以在澶濮之间(今河南濮阳)久别重逢。此后不久,苏辙即赴南京签判任,再也没有机会重返济南。

    此次济南之行给苏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后来所作的诗文中,苏轼曾多次提及这段经历,如在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的《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一诗中,曾深情地忆及此次济南之游:“忆过济南春未动,三子出迎残雪里。我时移守古河东,酒肉淋漓浑舍喜。”对这次客居济南期间的槛泉之游,苏轼更是印象极深,时常忆起,并曾在后来所作的诗文中两次提及:在《次韵李公择梅花》(见《苏轼集》卷十一)一诗中,苏轼曾这样写道:“更忆槛泉亭,插花云髻重。萧然卧灊麓,愁听春禽哢。”此外,在《与几道宣义》一信中,苏轼还有过这样的表述:“每思槛泉之游,宛在目前。闻河决阳武,历下得无有曩日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