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诸葛亮三顾刘备?纪连海
紫玉金砂为世博添彩(图
革命史上“弄假成真”的
从利玛窦《四库全书》到
世博与中西文化(图)
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一场战
郑和宝船与世博(图)
史上非同凡响的六局棋(
盗墓史迹:探秘史上最牛
贵州人笔下的巴黎世博会
最新热门    
 
世博史上的中国留影(图)

时间:2010-6-1 12:06:5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引起了欧洲观众的极大兴趣。

    西方通过世博观察中国

    就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开幕不久,当时世界上8个主要强国针对中国的“庚子国变”正式拉开序幕。慈禧出逃,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到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但经过这次冲击,清政府也感到自己统治的危机,随后开展了“新政”自救运动,并将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博览会的作用日益受到国人的重视,一些亲自参与过博览会的中国官绅甚至认为:“博览会之关系甚大,以商战胜他国全在此举。”因此1900年以后,清政府参加国际博览会的态度较比以往略显积极,国人对此也更加专注和投入。从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开始,清政府受邀正式参加世博会。

    1904年世博会上,副都督黄开甲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是第一个入住圣路易斯世博会场的官方代表团。紧随英国之后,中国也成为这届世博会第二个举行展馆奠基仪式的国家。在这次世博会上,中国代表团展示了前所未有的自主和自信,不但制作了中国馆的参观门票,还为当时的慈禧七十大寿举办了大型招待会。参展产品中,除了传统工艺品,更多中西合璧的产品开始显露,最后,整体展品在美也获得了较高评价,茶磁赛会公司的红茶、绿茶在博览会上都获得大奖,一时名扬会场,所带茶叶全部被抢购一空。

    这次博览会后,西方社会对大清帝国的正式参展都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工业缩微模型原版立体照片背面说明中写道:“在世博会的历史上,中国政府的代表首次出现,展示了精彩的中国艺术和手工艺品……因为这些展品一流的品质和首次在世博会上出现,因此成为世博会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谁又能预见,中国是否正在觉醒并会影响我们的现代文明和基督教化?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是否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商国家?当她觉察到自己的需求和明白自己落后的做事方式,当它在更多的展览会上展示自己,当它允许全国的港口对外开放,它将拥有无限生命力,它的醒来也是必然的!”可惜的是,在当时国内外的大环境压力下,慈禧的“新政”改革并没有成功,大清政府对世博会的热情也没能持续多久。几年后,随着辛亥革命一声炮响,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世博带给国人更多反省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美国正式向中国发出参加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的邀请。新成立的国民政府也希望通过参展世博会重塑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派出了以参赛监督陈琪带队的代表团前往美国。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大赛会游记》中登载的中国不同展馆照片中可以看出,这次展会,重达2000多吨的中国展品分布在美术、教育、文艺、工业、农业、食品、矿物、运通、园艺等9个展馆中,虽然中国整体参展品还分布在手工业和农业等领域,但这届世博会参展商品的范围较以往大大增加,尤其是增加了具有现代色彩的交通和矿业馆,汉冶萍钢铁厂、轮船招商局、天津启新洋灰公司、开滦矿务局、广东水泥厂等获得金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实业发展的面貌,尽管这些产业在当时的中国还刚刚起步。

    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中国获奖数量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中国特产种类之丰富、品质之优良、工艺之精湛、价格之低廉都引起了轰动,以至于外国人评价中国为“东方最富之国”;中国在现代实业方面的追求也得到了西方主流人士的关注,更有人称中国为“东方人梦的初醒,前途无量之国”。巴拿马博览会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对美贸易额当年就大大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巴拿马博览会给中国实业家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可以说在观念层面上,它对中国的影响是长远的。

    从1916年开始,中国陷入连年动荡之中。从军阀混战到北伐一统,从国共对峙一直到8年抗日、3年解放战争,国家无力再全力关注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大计。1926年费城世博会由商家自由赴赛,政府监督;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由全国总商会出面协调组织。不管是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由外国人督建的承德(热河)小布达拉宫寺庙,还是1937年巴黎世博会上的中国翠玉宝塔,都只是我们的传统土特产和工艺品在苦苦支撑着这个羸弱大国的一点自尊。正如恽震在《费城赛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