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端午曾被认为是恶日 看
端午在艾香中流淌(图)
宋人的端午风情(图)
端午节的由来纪念屈原的
美教科书中三中国人:李
端午节的由来纪念屈原的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木雕《端午汇溪图》欲申
全球张氏后裔端午共祭始
最新热门    
 
书中端午:领略名家笔下不一样的节日风情(图)

时间:2010-6-13 12:11:22  来源:扬子晚报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转眼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劝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这时候已经怀孕,她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被吓死。

    ■教您一招

    雄黄酒洒床脚可避虫害


    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蛇就是在端午节的雄黄酒下现了原形。千年修炼的道行尚且抵不住端午节雄黄酒的威力,对付一般的有毒小动物那就更绰绰有余了。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不过,雄黄酒含汞,不宜多饮用,尤其是孩子。我国古代,经常将它喷洒在床下、墙角等阴暗地方,以避毒虫危害。

    老民俗才是

    永不过时的经典


    似乎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不可避免地味道越来越淡。76.7%-80%-89.1%,本报端午调查进行到第三年,我们欣喜地发现读者对端午传统文化的认同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69%的读者对屈原这一传统文化符号的认同,显示出正统文化不灭的影响力。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所置换以后,节日经济以及由此被挑起的民众消费狂潮成为了这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景观。端午节被“假日化”后,本报的调查显示,近半读者选择回归传统,老民俗才是永不过时的经典与时尚。

 
    ●端午起源

     69%读者认同屈原投江说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屈原投江说,有69%的读者表示了解。与此相比,伍子胥被夫差赐死,投入江中的故事仅有6.3%的读者有所耳闻。而孝女曹娥追随溺死江中的父亲投江,最终抱出父尸的传说所知者更少,仅有1.6%的读者知道这也是端午的来历之一。17.5%的读者认为端午来源于驱邪避灾的寓意。

    ●端午活动

    老民俗占据半壁江山


    在如何看待端午节的调查中,52.2%的读者认为传统活动太少了,26.7%的读者将端午节等同于粽子节,13.3%的人表示端午商业氛围太浓,仅7.8%的读者将端午节理解成诗歌节。与此相呼应的是,在端午节活动调查中,近半数读者选择回归传统,对老民俗念念不忘。其中,41.1%的读者认为端午节适合划龙舟,倾向于挂艾草、吃五黄等民俗活动的读者占到42.3%。一些颇有创意的过法,如传统经典阅读、诗歌比赛应者寥寥,分别有4.5%、2.1%的读者响应。

    ●端午文化

    更多的人认同传统


    本报2008年端午调查显示,76.74%的读者认同端午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在2009年,这一数据上升到80%;今年,89.1%的读者知道端午节来历,并认同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每年端午放三天小长假,也许不起眼,但将端午单列出来,心里也就为它空出一个小小的角落了。”刘娟代表了很多读者的想法。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节习俗承袭下来,并成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时候,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端午过法

    年轻人继续宅在家


     2008年本报端午调查中,选择在家休息人数最多,达到34.09%,选择和平时一样过,以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