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福建百姓为何纪念戚继光
福建古桥最早应用筏形地
福建泉州高甲戏、五祖拳
“妈祖故乡”福建莆田挖
福建土楼正式列入世界遗
福建土楼申遗倒计时(图
九十四个迁台姓氏族谱在
谢长廷姑妈谢美珍到福建
1990年吕秀莲回福建寻根
福建惠安文庙(图)
最新热门    
 
福建三县土楼申遗成功(图)

时间:2010-6-25 12:34: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这里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常常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特色圆形土楼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有人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这种圆楼通常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10余米,三到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为一至两层,二层一般是客房,中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活动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

    永定承启楼具有“土楼之王”的称号。相传它是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经3代,历时半个世纪,规模相当宏大。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就是这座楼的生动写照。

    在南靖县境内,有一处歪斜程度堪比比萨斜塔的古建筑,它就是号称“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裕昌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元末明初,建造年代较比萨斜塔仅晚十几年。裕昌楼共有五层,房室270间,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15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可是若把一层至五层的木柱回廊看成一个整体,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这也是这座楼东倒西歪了许多年仍然屹立不倒的“绝密”所在。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