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直言敢谏的魏征
最新热门    
 
敢谏善谏 良臣魏徵(图)

时间:2010-7-27 11:27:06  来源:天津日报
sp;触怒龙颜面不改色  

    魏徵敢于进谏,历史上已留下定论。魏徵为什么能够进谏,在《旧唐书》或者其他史籍中都有记载,或说魏徵这个人有治国之才,或说魏徵性格刚直,有性格方面的因素。还有一说是魏徵为了报答唐太宗的知遇之恩。玄武门政变之后,作为东宫的一个重要官员,李世民非但没有杀他,还重用他,所以他把自己豁出去了,不管皇帝高兴不高兴,只要对国家好对人民好,这意见我非提不可。

    我这里要强调另一个因素:魏徵是在尽职尽责。李世民一开始任命魏徵在东宫做一个小官,后来很快让他做了谏议大夫,正五品。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唐朝的谏官包括谏议大夫,还有左右拾遗、补阙等。谏议大夫平时在门下省办公,也参与门下省的工作。魏徵是谏官中最重要的谏议大夫,谏议大夫的任务就是负责给皇帝进谏,担任这样的职务他不进谏谁进谏啊?这是他的职务要求的。

    后来,魏徵又很快成了秘书监,是从三品,负责管理图书、资料的文职。唐朝的宫廷藏书最早是在魏徵的手中丰富起来的。他做秘书监的时候,还参与朝政。这是唐朝官制的一个特点,就是你本来有具体职务,然后给你加一个衔,叫参与朝政。唐朝的重要会议大约有几种,一个是行政办公会议,就是部长级会议,叫八座议事,就是六个部的长官尚书加上左、右仆射一起开会。比它再高的就是政事堂会议,政事堂在门下省,这是一个宰相会议。第三个更高级的就是皇帝的御前会议。有了“参与朝政”这个头衔,既可以参加宰相的这个政事堂会议,也可以参加皇帝的御前会议。所以魏徵一直未曾离开提意见的职位。贞观七年,他当了门下省的长官,叫侍中。门下省的工作就是审核皇帝的命令,看它对不对,对了就发给尚书省执行,不对就反驳回起草诏令的中书省。为什么魏徵的意见总是那么多呢?因为一直到死,他都是门下省的长官或负责人。

    贞观元年,右仆射封德彝为检点使,检点府兵。当时兵力不足,封德彝提了个建议,要把十八岁以上的中男,也检点入军。形势所需,皇帝就同意了封德彝的建议。敕书发出三四次,魏徵坚持不签署。不但不签署,还要上奏,提出自己的反对理由,大概就是中男身体还没有长成之类。封德彝也不示弱,说中男也有长得很强壮的。太宗于是大怒,继续出敕,魏徵还是不签署。唐太宗没有办法,只好把魏徵和门下省负责人王珪都招来开会。太宗声色俱厉地说:“中男要是身形矮小,自然不会点入军中。若体貌魁伟,当然可以征发。你这么固执,简直不可理喻!”魏徵正色说道:“竭泽取鱼,非不得鱼,明年无鱼。”魏徵是从国家更长远的利益来看待这个征兵问题,你不能把年轻人都点了兵,都点了兵,赋税怎么办?以后再需要征兵怎么办?你不能把人力一下子用完啊。国家治理要有长远规划,不能只看眼前啊。道理很简单,一讨论就明白了。皇帝就立刻下令,禁止下发这个文件。最终,皇帝被魏徵说服,并奖赏魏徵和王珪。

    魏徵敢于如此坚持,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所以他的话才有说服力。    

    寓贬于褒有理有节    

    魏徵不仅敢于提意见,而且善于提意见。他能把道理说清说透,还善于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表扬的方式达到帮助皇帝改正错误的目的。

    贞观七年,蜀王妃的父亲杨誉在官衙内竞婢犯法,相关的官员都官郎中薛仁方把杨誉扣押起来调查,但是还没有最后提出处分。杨誉的儿子是千牛卫士,在皇帝身边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于是向皇帝申诉说:“按规定,五品以上官员没犯特别罪行不能被扣押,但是我父亲因为是国亲,所以受到非法待遇,不知道要被扣押到什么年月。”皇帝一听,自尊心大受伤害,命令将薛仁方杖一百,解除所有官职。杨誉儿子告状,明显是在挑拨,普通官员哪里敢专门跟皇帝亲戚作对。皇帝感情用事,竟然听不出这里面的问题。还是魏徵出来讲话了,他说:“城狐和社鼠都不强大,只是因为它们有所凭恃,所以清除起来很不容易。何况世家贵戚,从来号称难治,汉、晋以来,朝廷对他们都没有办法。武德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很骄纵,自从陛下登极以来,刚有所收敛。薛仁方既是国家的公务人员,能为国家守法已经难能可贵,怎么可以随便妄加刑罚到他的身上,让这些外戚的私心得逞呢?这个口子一开,今后一定万端争起,到时候您必然后悔,可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