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东坡好戏(图)
苏东坡的酒囊饭袋(图)
苏轼饮食美学:东坡羹(图
苏东坡应为微博之祖(图
台北故宫东坡肉有了姊妹
苏东坡以联画像(图)
古代的挽联 苏东坡悼朝
苏东坡与甘陵春酒(图)
葛延之万里访东坡(图)
苏东坡常州孔秀才家吃河
最新热门    
 
读东坡先生的一篇高考作文(图)

时间:2010-8-4 11:47:08  来源:西安晚报

 

    苏轼的著名散文《教战守策》是一篇不折不扣的“高考作文”。这篇文章是东坡先生26岁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时所写的6篇“进策”中的一篇。宋朝以策论取士,制科是皇上大人特诏举行的考试,很多时候皇帝要亲自到场参与监考、阅卷。应试者根据命题所作的论文谓之“策”。《教战守策》乃是苏轼“系列应试作文”中最具影响力的篇章。

    不想去赞誉该文行文上的纵横恣肆、闳衍浩大、挥洒自如,也不想去分析此文遣词造句上的精简准确、生动形象、姿态翩跹,因为对于苏轼这样一位饱读诗书才气逼人的年轻举子来说,做到这些本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最为难能可贵的,我以为是本文的适合世用与针砭时弊。因为那可是一个专制的时代,那可是一篇要让皇上亲自过目的文字。敢在掌握着任何一个子民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面前纵论时弊,坦陈己见(且不谈获取“高分”,弄得不好连项上人头能否保住都成问题),我不禁要为苏轼的胆量与勇气喝一声彩,也为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宋仁宗的仁义与雅量献上我的一份敬意。同时我推想,在苏轼所处的北宋时期,在宋仁宗时代,一定有着一个至少在表面上让人畅所欲言的舆论环境。

    北宋中叶以后,辽和西夏成为宋朝边疆的严重威胁,战争随时有可能爆发,然而宋朝的国力薄弱,执政者的怯于外敌和唯图苟安,则又为历代所罕见。对于日益深化的民族矛盾和边防危机,许多正视现实的文人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担忧。苏轼之父苏洵写出了名作《六国论》,借论史讽喻现实,抨击朝廷的赂敌政策;又在《审敌》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屈己求和表面上是求得了“息民”,而其实质却只能是“残民”。而苏轼的《教战守策》,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赂敌息民的危害,并倡言教民习武、能战能守、加强战备。

    文章开篇即点明时弊:“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丝毫没有曲里拐弯,用“今乃盛世”之类的粉饰之辞先给领导一点面子;接着就是厚古薄今,追述先王不敢忘战,批判大宋解除军备的错误做法;再用喻证说明治国犹如养生,一味追求安逸于国于民均为不利;最后从正面告诫执政者,既然战争不可避免,就必须教民战守,以全民皆兵之策应对外患,并借此迫使军队消除日益滋长的骄横和怨气,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文章不长,寥寥一千余字(与今天的高考作文字数相仿),没有花拳绣腿,没有等因奉此,有的是对大宋国策的否定,有的是对当朝军队的讥刺,有的是对国家安危的热切关注,有的是对国计民生的思考与建议。这样一篇“高考作文”,考出了苏轼不凡的才情,考出了苏轼缜密的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