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诸葛亮是否造出了木牛流
毛泽东如何发现人民公社
黄埔究竟走出了多少位共
1834年 中国出了位世界
毛泽东:如果真出了海瑞
小果蝇作出了大贡献
<艺伎回忆录>艺伎为明治
蒋介石 从出拳到被拳击
1834年,中国出了位世界
1834年中国出了位世界首
最新热门    
 
自从出了朱皇帝 举国渐好昆山腔(图)

时间:2010-8-10 12:27: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到外夷进贡、首辅考满、翰林到任等重要活动,也时常由钟鼓司和教坊司负责安排听曲看戏。明初宫廷演出多为北曲杂剧,或者是南北合套的杂剧,南曲还没有引起官员们的关注。所以,当朱元璋听说善发南曲之奥的昆山腔甚佳,便特意向来自昆山的周寿谊询问了。想必在心底里,这位帝王也喜欢这种优雅的艺术,似乎也想赶赶时髦。朱元璋喜爱《琵琶记》的故事,颇能说明一些问题。高则诚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写的是蔡伯喈上京应试后,贪恋富贵功名,背亲弃妇,另娶新欢,赵五娘在家独立支持门户,于公婆死后进京寻夫,伯喈却不愿相认,最后“马踩赵五娘,雷轰蔡伯喈”,以悲剧告终。因作品反映了“富易交,贵易妻”的社会现实,深受观众的欢迎。朱元璋在高则诚死后,看了《琵琶记》,非常赞赏,把四书五经比作人家不能少的五谷,而把《琵琶记》比作富贵人家不可少的珍馐美味,“由是日令优人进演”。听说昆山腔甚佳后,朱元璋还命令教坊在演唱《琵琶记》时,用古筝和琵琶伴奏。

    这对于推广南曲和昆山腔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还是那句老话,“上有所好,下必甚矣。”所以,魏良辅在《南词引正》中强调:“将《伯喈》(即《琵琶记》)与《秋碧乐府》从头至尾熟玩,一字不可放过。”这才是学唱昆山腔最实在的办法。

    应该说,朱元璋对昆山腔是半懂不懂,而他的儿子宁献王朱权、孙子周宪王朱有燉,则十分懂行。他们成了明代初年大写散曲和杂剧的作家。两位王爷热衷于此,在官僚士大夫中的影响不言而喻。到了后来,明惠帝、明成祖、明宣宗、明宪宗等皇帝,也无不嗜好戏曲,这对于明代中叶昆曲繁盛期的到来,必然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