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刘瑾简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图
刘瑾的历史事迹?
刘瑾简介? 
刘瑾的历史事迹?
刘瑾简介? 
刘瑾与道德的底限(图)
明代刘瑾:一个被千刀万
刘瑾弄权有术
刘瑾
最新热门    
 
刘瑾必有替人(图)

时间:2010-8-12 10:39:10  来源:香港文汇报

 

    刘瑾本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姓谈,生于兴平(今陕西兴平县),自幼净身,做了镇守太监刘顺的义子,因此改姓刘。明英宗天顺(公元1457-1464年)初年刘瑾入宫。虽然后人难以找到记述这位小太监生活的直接史料,但我们可以猜想,那时的他是多么卑微、多么战战兢兢。不过,低眉垂眼的刘瑾获得了一个好榜样,即英宗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权势威震朝野的宦官王振。刘瑾对王振很仰慕,从做派到手段,都深受影响。刘瑾为什么学习王振?

    王振是明代宦官擅权的第一位太监。明宣宗去世后,九岁的太子朱祁镇成为皇帝,即明英宗。王振曾侍奉太子于东宫,朱祁镇对他很是敬畏。英宗即皇帝位后,王振便青云直上,被提拔为司礼监太监。走上政坛后,王振首先摘掉了朱元璋所立的限制太监干政的那块铁牌,然后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贪赃受贿。《明史》载:“振权日益积重,公侯勋戚呼曰翁父。”《菽园杂记》曰:王振有一次问不长胡须的工部侍郎王某:“王侍郎,尔何无须?”王侍郎回答:“公无须,儿子岂敢有须。”据说事情传出去以后,许多家伙把胡须剃去了──因为王振虽然权倾天下,到底太监的生理和权力没有必然的联系──胡须是长不出来了,恁大的官都没胡须,凡僚小官哪能髭须满唇?至于贪污腐败、公开纳贿更不要提了,那是必有的事情,凡绝对的权力总会导致绝对的腐败。

    猜想起来,刘瑾对王振崇拜的原因有三,一是出身都不高,虽进了宫,身份却很低贱,任人驱使。二是有掌控朝廷的可能。天下是皇帝的,朝廷是皇帝的,只要和皇帝搞好关系,一切皆有可能。假如天下的事众人说了算,刘瑾就不会在内心树立王振这个榜样了。三是一旦干政成功,朝臣就会一边倒。权力这个东西,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


    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三月,刘瑾成为皇太子朱厚照的侍臣,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明孝宗去世,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朱厚照继承皇位时才十四岁,玩性十足,无心处理政事,他让掌管司礼监的刘瑾代替自己“批红”。

    所谓“批红”,说白了就是用红笔在大臣的奏章上做批示。明朝官员呈给皇帝的奏章,先要经过内阁“票拟”,就是在奏章上附上一票签,阁臣把拟好的初步处理意见写在上面,然后交给皇帝裁决,皇帝或看一下内容或只看“票拟”,红笔一挥,在上面做出批示,如“知道了”等等。一般来说,“批红”这件事是皇权的具体体现,别人代替不得,因为这是决断军国大事的最后一笔,关系朱家王朝的生死存亡。武宗连这样的事都交给刘瑾,刘瑾怎能不擅权?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