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历史百科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开心学国学——不可不…
黄波:“中间代史学”登…
【预告】月坛社区“国学…
一男子欲学“周杰伦” …
7月1日 张勋复辟 少年中…
杨义:《开心学国学——…
“开心学国学”爽约 节…
“新文学”概念的回响或…
白化文:《开心学国学—…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最新热门    
 
“国学”热的思考

时间:2009-7-2 11:58:10  来源:不详

  “国学”热已经热了多时,从硕学俊才到髫龄幼童,似乎遍见神州,媒介网络更是铺天盖地,似乎不提“国学”,就有落后之势,而且有扩展到海外的情景,“汉学家”已成为殊荣的头衔。

 

  这也并不奇怪,上世纪50年代前后,经济的发展并未迅速行进,但是运动不断,阶级斗争增强,所谓“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风靡一时,学术继承已成为断代,学术风气早已定于一尊,罢黜百家,不独是“国学”,诸子百家也百花凋零。改革开放以后,学术风气为之一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再是一句空话,“国学”受到尊重,在继承优秀文化的传统上,将是大有可为。

 

  不过事物的发展,总是需要一定的平衡,不能偏于片面,毛泽东就在《矛盾论》中说过,事物无不向其反面转化。根据我几十年的经历,任何事物,一过热,就会适得其反。对“国学”热,也无妨作如是观。前不久,见报才知道,某一个县城,要中小学生每日晨背诵《弟子规》,真是蔚为大观。且不说根据理学大师朱熹《童蒙须知》改编的《弟子规》,原本是在封建社会形成的许多规则,自然有不少封建色彩,像“总序”的“弟子规,圣人训”,就确定了必须听“圣人”之训,还有什么聪才智的发挥呢?而“非圣书,屏勿视”等等,都蒙上一丝封建专权的意味。中小学生怎么能够鉴别良莠。即如现在,清晨的大好时光,学生的作业已经越来越多,不堪重负,已引起识者的惊呼,现在又加上背诵《弟子规》的负担,又何以堪。这种“揠苗助长”,也就是一种过热。至于近年来祀祖追宗的铺陈,居然蔚为大观,无不以发扬“国学”为招牌。像祭祀炎黄大典,已成为每年春秋的定例,此外尚有从女娲到神农、燧人、仓颉等先祖的祭祀,必有大典。至于先哲孔子的大典,更是动辄豪华,三跪九叩,三牲供奉,还有各种歌舞。把一个儒学泰斗的思想家、哲学家尊崇为“圣人”,这原本是历代帝王的粉饰,现在变本加厉地显示“政绩”,不过是舍本逐末而已,而花费的金钱,大约是民脂民膏。

 

  前不久,也是从报纸上看到,余秋雨教授劝“大家慎用‘国学’这个概念”,余教授特别指出:“我曾严厉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量残害人性的封建极权主义毒素,但如果说这是‘国学的毒素’就会冲击很多人的爱国热忱。因此,动不动就说‘国学’,很可能失去理性的严峻、冷静、客观。”无愧是名人,颇有先知先觉的味道,深得我心。现在一哄而起的“国学”热,很可能就会“失去理性的严峻、冷静、客观”。其实,“国学”热无关乎爱国与否,在于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理解“国学”的核心,促成“国学”的理性发展。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