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陈丽菲:苏渊雷先生怀想

时间:2009-7-15 14:26:59  来源:不详
 

  从编辑的因缘上看,我只执编了他的《中国思想文化论稿》,不过和他约的稿却有两部,一部是《中国史籍举要》,这是他主动提出要写的。那天他让我去,给我两张16开的绿格文稿纸,上面用蓝墨水钢笔字竖写着书名,以及一、二、三级标题的内容。因太爱老夫子一笔风神潇洒的字,我把那两张纸宝贝似地藏着,搬了4次家也没舍得丢,今年年初,书房调整翻理旧书刊时还见着,这次要写关于他的文字再找,却遍找不见了。不过这本书他并没有写成,之后大概一两年吧,我一次次问他书稿什么时候可以交,他告诉我,杂事太多,也没有人能帮忙,零碎的东西凑起来没有意思,决定不写了。不写了就不写了,当时的我觉得很自然,老师没有时间,不再想写了呗。

 

  接着,苏先生说,要写《中国禅宗史》。这下我激动了。他自己就如同一个得道的传灯!由老夫子来写,真是天人合一,再般配不过了。我忙忙地向老夫子要允诺,他爽快地应承,在自己学校出版此书。

 

  这是一件令人长长太息的事。到底,苏老夫子也没有能把这部我想像中流光溢彩的书写出来。他经常摇着头说,我太忙了,没有时间;也曾经充满信心地对我说过,可以找到帮手,得了5万字,又得了几万字,快了,一半了,15万了,20万了……直到我欲言又止,不忍心再问。最后,他进医院,我再也不能和他说这些话了。

 

  我想,社会上比我有资格关心此书的,大有人在。比如当时消息传出,就不断有其他出版社想要出这本书。一次在老夫子的家,我与师兄不期而遇,当着夫子的面,我一贯很尊敬的师兄,强硬地要求我放弃这部书稿。可是苏老夫子,他一定是觉得既然答应在前,就不能随便失去信用;更何况是自己学校的出版社。就在我内心惶恐委屈不知如何回应的时候,他谁也不看,对着远方,非常轻柔而清晰地说,“这本书稿,我是给她的。”只一句。当时只道是平常。现在回想,生活在自己的母校与老师身边,是多么幸福的事。

 

  那时,许多老教师的家安在师大一村,苏老夫子和我念研究生时的导师之一吴泽先生住同一幢房,还有两位导师袁英光教授和杨廷福教授,以及更多的教授,都在那里比邻而居。我是个路盲兼数字盲,从来记不清门牌号码,只看景物特征。苏先生家门前有两棵高高的棕榈树,就是了。很多时候,临时想到要上哪家,拔起脚来就去了,有时连个电话也不打,甚至会自自然然地留下来“用饭”。所以,当有些事情要追想发生缘由时,居然是没有的。

 

  这里我把有深刻印象、与老夫子的两次共餐写出来。

 

  苏老先生《中国思想文化论稿》,是杂稿,那时没有电脑,全是手写稿与铅印字,笔迹不一,老夫子虽自己修订过,还是免不了有拜读过程中问题的请益。一次不知是什么原因,就留下吃便饭。那天夫子讲得高兴,拿来一盘黄澄澄的枇杷飨我,并给我说了一个枇杷的故事。说,中国字含义最丰富有趣,也最容易出差错。比如这枇杷,和它同音的词,你能说出多少?我说,乐器的“琵琶”,还有像声词“劈啪”。夫子颔首,说,你做编辑,第一要能读书,善识文,最不可让错别字泛滥。比如枇杷。明人有笔记,其中一则是《琵琶结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