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痛别任继愈季羡林后的精…
社科院研究员:“申遗热…
朱永新:中国教育的人文…
最新热门    
 
人文社科类书籍“似抄非抄”乱象

时间:2009-7-25 13:27:57  来源:不详

朱耀廷教授是研究史的专家,其代表著作为宋体>199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成吉思汗全传》。然而,2004年1月13日,他在北京图书大厦购买了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的《风暴帝国》后发现,这本于1997年12月出版的书中,涉及成吉思汗的内容共212页,大部分都是抄他的。

 

  他愤而将此书的编写人员和出版社一同告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院,法院最终认定,“《风暴帝国》图书上册中,文字表达上与原告图书相同相似内容的字数达59740字,构成了对原告朱耀廷《成吉思汗全传》作品的剽窃”,最终判决两被告赔偿28033元,并在报纸上刊登声公开向原告朱耀廷赔礼道歉。

 

  “到现在为止,我一共发现有5本书抄袭我的《成吉思汗全传》。”朱耀廷说,这些书中,有些是少儿读物,他没有予以追究;有些抄袭者是圈内熟人,他在对方赔礼道歉后放弃诉诸法律。

 

  但在朱耀廷看来,尽管我国的人文社科类书籍每年出的品种很多,但其中有不少属于东拼西凑之作,真正踏踏实实一字一句磨出来的很少。

 

  这种拼凑中,主编类书籍占了很大一部分,这尤其以文科教材为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庆光认为,这是由当下的学术评价体系造成的。“你写一本书,即使再有价值,也只能算一项学术成果;但别人参与编写十本书,那就算十项学术成果,名利双收。这样一来,当然会助长主编类图书的增多。”

 

  以前很多学术大家穷尽一生精力才著述几十万字,而现在很多院系领导、成名学者、博导教授动辄著述过百万,被人讽刺为“可以用麻袋扛着展示成果”。然而,这些学术作品的操作流程大多是集体编写而成,撰稿人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甚至几十人,至于组成人员,则不少是博士生、硕士生甚至本科生,根据分工,每人负责某章某节,编完之后或由导师担任主编,或邀请一位比较知名的学者冠以主编名号。这样一来,无论是主编、副主编,还是撰稿人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将作品填报成自己的学术成果了,至于质量就不言而喻了。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