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
王玉民:古代日食二三事
龚如心留算式便条 疑暗…
最新热门    
 
陈振民:断句之误

时间:2009-7-27 15:19:49  来源:不详

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宋体>;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两句《老子·五章》的话,在我看来,实际是被错断了句子的说,导致了从古到今的许多误解。

 

  河上公、王弼等人的解释,在光日报3月16日登王继如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6月22日登董京泉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中,都引到了。他们的解释都是从

天地和圣人不讲仁德只讲自然立论,并曲解了刍狗一词。如王继如、董京泉两先生的说法,一个是“天地并不施仁恩;只是让万物如刍狗那样走完自己的由荣华到废弃的过程”,一个是“圣人至仁无亲,像对付青草和小狗一样,对自然一视同仁”,都不免给人以勉强之感。

 

  我意,老子这两句话,应重新标点断句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里的“以”是“及”的意思,不是“把”的意思。如《论语·尧曰篇》的“朕躬有罪,无以万方”,就是将“以”作“及”用,意即“我本人有罪,不能牵累及天下万方”。故以上所谈老子话的意思是说:天地若不仁及万物,就成为刍狗了;圣人若不仁及百姓,也就成为刍狗了。刍狗是什么?我同意王继如、董京泉二文中引到的《庄子·天运篇》所载师金之言,意即它是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祀之用;祭祀前把它打扮得很华贵好看,祭祀后就把它扔在一旁,任人踩踏烧毁了。根据这些,老子这两句话的完整意思是:天地要不向万物施及仁德的话,它就要落刍狗的命运,别看它一时受人敬重,最终却免不了被人唾弃;圣人要不向百姓施及仁德的话,也是刍狗一样的下场,只能荣耀于一时,难免耻辱于万世。老子讲这两句话的主旨,是强调天地要仁及万事万物,不要仅是仁及个别事物;圣人要仁及百姓大众,不要仅是仁及少数权贵之人。也就是说,天地和圣人要发挥出无限大的能量和恩惠,使物物得仁,人人得仁。如此,才真正称得上“天地”,称得上“圣人”。这是对“天地”和“圣人”的更高的要求或预警。否则,所谓“天地”、“圣人”也就不配称“天地”、“圣人”了,而只配称“刍狗”。

 

  我认为这样理解才符合老子的原意,道理是:

 

  一、与下文意思能贯通。这两句话已说明了天地、圣人要尽其伟力普济所有的事物和所有的人的意思,而下文正是这个意思的进一步形象化。其文为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